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江苏市县长谈农机化
2011-05-17   来源:农村大众   

  5月14日,东平县沙河站镇的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电话,称当地领导违背群众意愿,强行流转村民土地百余亩,建起29个蔬菜大棚。可是半年时间过去,这29个蔬菜大棚却连一个都没有承包出去,棚内荒草凄凄,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5月15日,记者赶赴沙河站镇吴桃园村,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采访。

  建成即被荒废

  棚内长满荒草

  沿着一条乡村公路,穿过沙河站镇徐楼村往北,记者看到在路西一字排开29个大棚,每个大棚的宽度大约在十五六米,长度在150米左右。大棚上罩着塑料膜,塑料膜上稀稀疏疏地放着一些草苫子,有人在棚顶上翻晒这些草苫子。翻晒草苫子的人告诉记者,他们是被雇来干活的村民。问起这些大棚的事情,他们都笑了,欲言又止。

  记者发现,大部分大棚是“铁将军把门”,只有个别大棚的门是敞开的。记者进入大棚内部,发现棚内长满了一米多高的荒草,荒草中还有一些羊粪,好像有人曾到这里放羊。一些可能是用于滴灌的塑料管道,被胡乱地放在地上。大棚的墙体很厚,有些大棚的后墙体已经显现出要坍塌下来的迹象,裂隙明显。

  吴桃园村老党员尚某某告诉记者,2010年夏天,沙河站镇的领导在一次会议中提到,以穿过徐楼村往北的这条路为界,路西建冬暖式大棚种植区,路东建社区。秋后,建设冬暖式大棚示范区的决定率先启动,涉及的村庄有熊村、西杨楼村、双楼村和吴桃园村。可是征地的阻力非常大,熊村和西杨楼村连一个大棚都没有建起来,吴桃园村则建起了29个大棚,占地大约140亩。他说,其实当时打算征用的还有现有大棚北侧的120亩地,只是由于村民反对激烈,才没有被征用。记者在现场看到,29个大棚北侧的大片麦田中,有很多地块没有种植任何作物。据吴桃园村村民刘某某介绍,一些胆子比较大的村民种上了麦子,一些比较谨慎的村民,担心苗会被毁掉就啥都没有种。

  原来规划千亩

  群众抵制流转

  记者在网上查到,2010年9月29日,有人以“东平县沙河站镇‘秋调’筑起致富桥”为题发表过一篇稿件,其中提到了所谓的“冬暖式大棚种植区”,称“吴桃园村调整300亩,双楼调整200亩,熊村调整200亩,西杨楼调整300亩”,总共1000亩的规模。可能因为群众不同意流转土地,这个目标没有实现。

  村民为什么不愿意流转土地呢?尚某某说,原因之一是补偿太低。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吴桃园村的粮田都是高产稳产田,两季粮食的亩产之和在2300斤以上,即使扣除成本,每亩的纯收益大约在1400元,镇上的补偿标准却只有每亩每年1000元。

  村民刘某某也提到了补偿太低,算的账与尚某某相同。此外,他认为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是因为当地人均粮田较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舍不得流转出去。刘某某告诉记者,那片准备征用而没有被征用的土地是刘某某所在小组的,他们小组共有230口人,如果这片土地被征用,全组就只剩下90亩地,大量村民将面临无地可种的局面。虽然村支书在大喇叭里喊,称村民在土地流转之后可以去打工,可是村里的年轻人本来就在外边打工,留在家里种地的都是一些60岁左右的老人,土地流转以后,让这些老人去哪里打工呢?所以,即便熊村的土地补偿金提高到了每亩每年1500元,依然没有人愿意流转。

  曾积极种大棚

  被领导伤透心

  吴桃园村的村民不愿意承包蔬菜大棚,是不是因为当地农民没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和传统?对此,当地群众给出的答案是“被伤透了心”。

  据熊村村民熊某某介绍,十年前当地也曾经大规模地种植过蔬菜大棚,他自己就是种植蔬菜大棚的受害者。尚某某说,当时仅吴桃园村就有50多个蔬菜大棚,保守估计全镇大棚应有2000个以上,当时是县里统一要求种植蔬菜大棚的,熊某某说,看到别处的农民因为种植蔬菜大棚致富,他们也相信了镇上的说法,抱着一腔热情投入到种植蔬菜大棚的队伍中来。可是事与愿违,蔬菜大棚建起来以后,后续服务根本没有跟上,比如种植技术问题和市场销售问题,都靠农民自己解决。熊某某说,大棚蔬菜种出来后根本卖不出去,镇上没有市场,更没有人来收购,黄瓜只卖到6毛钱一斤,茄子卖到7毛钱一斤,种棚的农户全都赔钱,怨声载道。由于当时从村民手中返租倒包的土地期限只有5年,5年期限一到,所有大棚又在镇上的要求下全部推倒。除了曾经的痛,也有人认为大棚的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尚某某告诉记者,本村村民没有承包大棚的,他称,村民传言曾有寿光的人来考察,可是寿光来的人看到大棚后“扭头就走”,这似乎证实了村民对大棚质量不佳的猜测。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6436-1.html

标签:农机 长谈 江苏

上一篇:甘肃古浪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助力设施农业发展
下一篇:新疆副主席钱智率农口十二厅局领导参观新疆农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