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发展小麦农田节水缓解水资源短缺
2011-05-27   来源:松原日报   

“种植不怕淋,收获不选天。帮扶政策好,农民得实惠”。这首打油诗在宁江区大棚农户的嘴里朗朗上口。近几年,棚膜经济成为宁江区发展高效农业的亮点,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朝着绿色、有机、内外市场相结合的方向加快特色产区建设,使全区的棚膜经济走上了建基地、拓市场、打名牌、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建组织 做好棚膜蔬菜产业

    宁江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做好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放在保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和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性保障的战略高度来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落实发展措施。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区长任组长、以农业局长任副组长,以水利、农电、交通、土地、财政、农村信用社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棚膜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相关乡镇、村组也成立了相应组织。

    调结构 做活棚膜蔬菜产业

    为了将棚膜经济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区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棚膜经济在种植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发展棚膜蔬菜产业,靠政府引导,但唱主角的还是农民。因此,区委、区政府及农业部门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逐步改变农民畏难情绪和小富即安思想,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棚菜生产中来。区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积极培养棚膜蔬菜种植富户,总结典型,靠典型带动,靠典型引路。几年来,宁江区组织农民去山东寿光、长春榆树等地参观学习达10余次,增长了见识,学习了经验。当地大户的现身说法,明了的效益对比,让大家怦然心动。继而,政府通过“干部带动、政策促动、服务推动”等方法,真正实现了广大群众从“心动”到“行动”。目前,全区蔬菜生产设施主要有地膜、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三种形式,栽培蔬菜年轮倒茬为23次,亩均生产蔬菜6000公斤,实现产值5000元,最高的可达1.2万元,分别是种粮效益的810倍左右。

    创精品 做大棚膜蔬菜产业

    新品种的推广和引进,不但提高了蔬菜质量,经济效益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翻番。品种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宁江区先后引进美国大红3号、合作903番茄、津优12黄瓜等新品种30个,新品种覆盖率达到了60%以上。如善友镇香瓜生产一项在整个东北都远近闻名,远销到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带动全镇40%农户致富增收。新城乡和平村菜农选用美国大红系列良种种植物,产值由原来的每亩收益6000元,达到12000元,实现了效益翻番。

    抓创新 做实棚膜蔬菜产业

    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和产品销售。依托“蔬菜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引导农户承包土地种植蔬菜,促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商品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如大洼镇民乐村,2007年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仅有十几栋大棚,到2008年,区委、区政府帮助该村农民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仅一年时间就发展大棚近百个,棚菜生产由合作社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当年实现销售收入860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2010年,村里筹资300多万元,新建大棚200栋。目前,全区蔬菜类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6个,专门负责经营销售人员35人,带动农户3600户,全区棚膜蔬菜种植农户增收共达500万元。

    拓市场 做强棚膜蔬菜产业

    在做强棚膜经济上,区委、区政府注重引导,大力扶持,强化服务,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组织创新,以此带动棚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拓宽菜农的销售渠道,满足市民的餐桌需求,规范销售市场秩序,按照“搞活流通、拓宽渠道、活跃经济、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全区努力搭建市场销售平台,拉动棚膜经济快速发展。宁江区先后在江北城区的东门建立了晨光瓜菜批发销售市场、南门建立了江滨公园瓜菜销售市场、西门建立了松江瓜菜批发销售市场、北门建立了油田百栋楼瓜菜批发销售市场,城区内建立了中心蔬菜市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集贸市场为主体、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开放有序、物流畅通的市场体系,保证了广大市民每天都能吃上放心、安全的棚膜瓜菜。同时菜农也得到了较为可观的收入,仅棚膜蔬菜生产一项全区菜农每年可收入1.8亿元,占农村经济收入总量的12.2%。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6152-1.html

标签:农机 缓解 发展

上一篇:包头气象部门科学指导保护地设施农业种植
下一篇:各地发展节水农业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