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干旱黄色预警:6月气象干旱可能进一步发展
2011-05-31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一年一度的“三夏”跨区机收大幕又慢慢开启了。遭遇着异常气候、油价的节节攀升以及人工成本高企等因素“四面阻击”,今年的跨区作业机手们如何“突出重围”,获得良好的收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点。他们的苦与乐,我们理应感同身受!

  我们出发了

  今年,江西乐丰农机合作社将作业队分成两路参加跨区机收。以河南、安徽、山东等省为主要作业省份的东路作业队目前已经到达了作业第一站――河南省潢川县。作为东路作业队队长的李东民在出发的第二天就开始发愁了。原来,5月21日,李东民领着东路作业队近70台小麦收割机从江西鄱阳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可偏偏天公不作美,在路上刚走了一天的收割机队伍还未出江西便遇到了大雨。无奈之下,李东民只能就地找运输车,将收割机装车运往潢川县。“这些个司机就会坐地起价,从鄱阳到潢川要5000多块钱!”李东民愤愤地说。为了降低作业队的个体损失,本来应该只装两台小麦收割机的卡车挤上了三台机子。令人欣慰的是,从江西到河南的一路上走得很顺利,通过公路收费站时没有被收取过路过桥费。路上遇到交管、路政等部门检查,对方一看他们是跨区机手队伍,例行检查后就赶紧放行,怕耽误了他们的行程。

  朱庆来带领的山东嘉祥县疃里镇农机合作社的跨区机收队伍第一批40台联合收割机在5月21日就出发了。为了节省费用,他们仍然选择自己开着收割机日夜兼程地赶路,终于在23日晚上抵达作业地河南省南阳市。这刚好是南阳市麦收开始的前夜。“一般第一站作业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前一两天出发开着收割机过去。只有在麦收开始进入高峰期后,为了赶时间加快转移速度,我们才会选择用卡车拉收割机。我们计算过,还是自己开收割机的费用要低一些,大约比用卡车拉要少三分之一的花费。”朱庆来解释道。而且这些年,路上也是越来越好走,只要有跨区作业证,到哪儿都是一路放行。“到了麦收季节,即便没有作业证,很多地方一看是联合收割机也都一律放行。照我看,这以后啊,作业证都可以不用发了!”朱庆来笑着说。

  河北唐山诚信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宏明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伍今年召集了80来台收割机。在这当中,约一半是唐山本地的机器,转战1000多公里赶赴河南邓州;剩下的一半来自周边省份,是之前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qq等与王宏明取得联系的,他们约定到邓州汇合。5月25日晚上,这支队伍的主力抵达了目的地。“跟我从唐山过来的收割机都是用大卡车走高速公路运输的,平均下来每台收割机的运费就得3000元左右,比去年高了几百元。”王宏明说。

  河南固始县保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默带领的收割机队伍在5月7日就赶往了湖北荆州,为当地的几家农场收割小麦。保田农机合作社仅这一支分队的规模就达到了200多台收割机。目前已经在荆州作业了一个星期了。

  记者打了5次电话后,终于接通了河南息县任伟现代农机作业服务中心任伟的电话,原来他一整天都在地里忙收小麦,根本听不到电话声。“信阳刚刚下完雨,小麦挨了浇都倒地了,农民现在都在抢收小麦,我们都是临时调过来的,现在连价格都来不及谈就直接到地里了。”电话里任伟的语气显得很匆忙,“现在我们合作社20多台收割机都分散在信阳周边农村,要把这里的小麦都收完起码要待上一个星期。”

  我们有计划

  5月22日上午,李东民的作业队刚一到河南省潢川县,本来好好的天气突然开始下起了大雨。22日到24日,一连三天的大雨让很多人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队里有的兄弟喊,再这样下去就得借钱吃饭了。”李东民说,“那几天吃饭、住宿的花费加上保养机具的费用平摊到人头上就是一个人300元!”截至25日下午6点,李东民的队伍在潢川县才作业了五六亩,挣到了300元钱。虽然,对于李东民的队伍来说,村民们给每亩地50-60元的作业价格不算低,但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李东民的队伍在潢川县作业只能勉强保本。作业队的第二站将要去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作业。李东民与当地的经纪人联系后得知那里的小麦要29日才成熟。由于临涣处于安徽和河南交界地带,路上无须花费太多时间。所以,李东民决定在潢川县再多留2-3天。

  收割机队伍在南阳作业的朱庆来表示,因为南阳很多地区属于山区,作业价格一般在40―45元每亩。“这只是刚开始的价格,等到小麦大面积开始收割的时候,价格应该还能再上浮一些。南阳地区是我们作业队的老客户了,已经有两年的合作,我觉得今后也会像接力棒一样一年传一年地干下去。”接着,朱庆来的队伍还会像往年的路线一样,从平顶山、漯河、周口等地一路收割,最后再回到老家山东。

  “今年的情况还可以吧,基本在预料之内,但不像去年那样给了我们一个惊喜。”王宏明说,“我们之前跟邓州当地的经纪人联系,他们给出的价格是每亩45元到55元,而去年我们平均的价格是50到55元。现在我们到了,他们基本上只肯给每亩45元,这样的话价格比去年就要低多了。”去年,王宏明的队伍在邓州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因此今年才会继续选择邓州。“我们来的时候还没下高速公路就发现来跨区作业的机器比去年多了不少。能拿到每亩45元这个价格还是去年跟当地经纪人合作不错,他们愿意继续合作的结果。照这个势头,不出一两年我们可能得琢磨个新的路线了。”王宏明说。

  不过对于今年的预期,王宏明也还比较乐观。“邓州每亩45元也还行。当然这次我们跨区作业的距离比较长,成本肯定会比就近的地方高。而且今年的油价也比去年高了不少。”王宏明打算从5月26日,也就是他们到达邓州的第二天就全力投入收获,大约5天就能完成在这里的作业。之后,他的跨区队伍会兵分两路,分别从河南省东部和西部跟随小麦的收获期和整个跨区作业的大形势北上继续作业。

  记者电话联系到李默的时候,她正在赶往作业地的路上。由于收割机出现了故障需要更换配件,所以她急忙赶回河南取收割机配件再连夜送到湖北。李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巾帼领机人”,她带领下的保田农机合作社每年跨区作业期间,都能召集到数百台联合收割机。“我都是通过电话、短信,跟不同地方的队伍保持联系,他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联系我。作业地都是提前联系好的,作业费也由我为他们统一收取。”正是由于李默不辞辛劳的为机手们服务,跟着她干的农机手人数才不断增加。加上李默对市场灵敏嗅觉和对作业地点路线的精准安排,很多机手只需要一年时间就能收回购买收割机的成本。“在我们那儿买收割机,基本上都拿不到现货,买的人太多,收割机都缺货了。”李默自豪地说。湖北荆州的作业点跟保田农机合作社已经有4年的合作关系了,当初还是农机局给帮忙联系到的,如今合作社的作业队在当地也有了不错的口碑,除了给农场作业以外,也有一些农户向李默提出了作业的要求。今年,李默按照每亩75―80元的价格向他们提供机收服务。这个价格比去年每亩上涨了10元左右。由于李默作业队的收割机基本上都是半喂入收割机,而半喂入收割机的收割质量相对来说更好,所以价格比一般的收割机要高一些。在荆州,她作业队的收割机平均每天能收割40―60亩地。这样算下来,这一地作业的毛收入就能达到三四万元。

  再过三四天,湖北机收结束后,李默的收割机队伍会回到河南信阳老家,然后沿着驻马店、漯河一路北上,最远能够到达内蒙古,另一路沿安徽霍邱向东进入江苏等地。李默说:“在河南这边,机收价格会稍微低一些,一般在60―70元每亩。”这主要是河南当地从江苏、山东等地过来的机手非常多,“原来一个地方需要10天才能收割完,现在5天就能收完了。”

  为了跨区机收,任伟的两台收割机雇了3个人一起作业,这对于他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人工涨了,今年一个人要150元,而且还雇不到熟练的机手。”因为成本上涨的关系,任伟说虽然现在还没有跟信阳当地农民谈好价格,但每亩机收起码要涨5到10元,不然根本赚不了钱。再过十来天,任伟所在的跨区机收队就要“出门”机收,不过他并不担心,地点和客户早就定好,再加上为了防止下雨情况而特别带上履带式收割机,对于他来说今年出征应是“有备无患”。

  我们有准备

  面对连日阴雨的不利状况,李东民表示,他有信心在接下来的几站中弥补损失,并带领大家赚钱。李东民说,首先,乐丰合作社一直以来将跨区作业对象锁定在固定区域,对当地收获期比较了解,与当地的村民和经纪人比较熟悉,所以合作社在出去作业前对成本和收入能基本上做出预测。其次,保证信息渠道通畅的同时,合作社也制定了应急预案,遇到各类突发事件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在25日到28日这几天我也会密切关注安徽濉溪一带的天气情况,如果天气不好的话,我们就放弃第二站直接奔赴第三站。”李东民说。

  王宏明更加自信:“我们的效率肯定比其他很多跨区作业队伍高,比单机就更不用说了。去年我们的gps系统在定位机器、统一调度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虽然没办法具体说省了多少钱,但我估计平均到每台机器上几百元应该是有的。今年提供gps硬件的公司虽然换了一家,需要重新磨合,但他们仍然会像去年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这些都是免费的,机手没有任何负担,只是享受便利。我相信gps在跨区作业上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成熟,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为了避免大规模、大范围的调度。朱庆来把今年合作社出去跨区作业的110多台联合收割机分成了9个小组,每组10多台机具。充分利用小分队作业集合快、容易调度、转移快的特点,采取快速作业、快速转移的战术,缩短一地作业时间的同时增加作业点。朱庆来说这个战术选择也是应变之计。“因为现在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多了,一个作业地同时有许多收割机,以前要5-7天才能收割完成的地方,现在只要3-4天了。所以,我们就必须快速调度,打出时间差,才有望多赚钱。”

  我们有想法

  江苏如东县马塘镇富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江苏省五星合作社,其实力可见一斑。记者联系到理事长吁忠时,他的合作社正忙于本地大麦机收,如东县有粮田80万亩,他的合作社作业面积占60%。他说:“再过3到5天大麦机收就完成,我们接着就在当地开始机收小麦,时间大概是一星期左右,然后再出去跨区机收。”今年他计划组织50台联合收割机出门跨区作业,不过他的作业队路线并不长,“不准备去太远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安徽等地,这样更容易赚钱。”

  吁忠告诉记者,按照合作社的现状去太远的地方收小麦并不划算,一是合作社几乎都是用稻麦两用收割机,这种收割机在机收速度上比不了专门的小麦收,二是现在小麦收割机太多,能赚钱的空间越来越小,而水稻机收则还有较大空间,今年他收小麦价格是每亩50-60元,而收水稻是每亩70-80元。“其实我出门主要是收水稻,刚好在水稻成熟之前有一段空闲时间能收小麦,这样才能把跨区作业的效益最大化。”

  谈到今年的变化,吁忠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工偏贵,今年雇佣一个人每天花费100到120元,而去年才80元,其次是柴油涨价。他预计今年小麦机收每台机具的利润仍是3万左右,与去年持平。

  朱庆来的队伍出现了“萎缩”。整个跨区作业队伍共有110多台机具,比去年减少了10多台。朱庆来认为今年农机手参加跨区作业的意愿的确不如往年。朱庆来分析了三点原因:一是人工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前雇佣一个司机按天结算,每天也就50―70元。按平均作业20天来算,一季也就1000多元。但是现在都是按一个作业季结算,一个作业季不管你是作业20天还是30天,一个司机的工资已经涨到了4000元。这样的话,如果作业量保持不变的话,作业成本就会大幅增加。二是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多,加剧了市场竞争。在小麦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单机作业面积就有下降的风险。三是“不愿意赚辛苦钱”。农机户的跨区意愿出现了下降,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渠道很多,所以对于既辛苦风险又大的小麦跨区机收参与热情就有所降低。加之,前两年因为“三夏”期间下雨的原因,留守在当地的机手反而赚钱更多,所以对今年机手跨区的意愿造成了一定影响。(张延林/摄影)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6060-1.html

标签:农机 进一步 发展 可能 气象 黄色 预警

上一篇:甘肃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质量管理评估抽查
下一篇:天津市“三夏”农机化生产准备就绪170万亩小麦将全部“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