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新社记者西藏探访白朗大棚蔬菜
2011-06-30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在我国提出统筹城乡、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的政策背景下,农村的发展欣欣向荣,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本文以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的设施农业为例,来看看新时期各地是怎么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怎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

  设施农业,农民增收

  一、设施农业的简介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设施农业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菇房。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

  二、台安县发展特色设施农业的措施

  (一)方式:规模化生产,园区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行。

  (二)模式:推广“两委+专业合作社+农户(经纪人)”的管理模式、“服务中心+站所+专业大户”的服务模式。

  (三)具体措施

  1.加大财政投资:2008-2010年,对于新建标准设施种植业小区(占地面积50亩),每个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助10万元,其中省政府补助4万元,市政府补助3万元,县级配套3万元:对于达到省级验收标准的牧业养殖小区,省、市政府补助20万元。

  2.技术支持:政府积极组织科技人员,结合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示范基地,投资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提高设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

  3.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设施农业,即“一村一品”:高屯村600栋无核葡萄生产基地、镇南村广源肉鸭养殖产业区、四道村食用菌冷式大棚、二道村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杨树村西瓜生产基地等多个设施农业专业村。已建成高力乔坨网纹瓜示范园区、桓洞三岔紫长茄示范园区、西佛才文拱棚西瓜基地等30多个种植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其中“台绿牌”乔坨网纹瓜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台安绿茄”畅销东北、华北等地。

  4.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合作社闯市场,实行棚菜、棚果生产全程服务,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5.设施农业保险补贴:设施农业投入高,在面对风灾、雪灾等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时更容易受到损伤。台安县17个镇场区和县示范场均为全县农业保险施行区域,施行区域内凡从事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生产的农户均可列为农业政策保险支持对象,纳入各级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2009年台安共有48个村、3000多栋大棚参加了设施农业保险,赔付资金40余万元.

  6.对设施农业提供贷款扶持:主要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贷款标准为每栋百米温室大棚贷款1.52万元。

  7.地方政府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财政投入。

  三、取得的成就

  1.全县设施农业面积2010年达到31万亩,其中种植业小区面积24万亩,标准化牧业小区面积2万亩,温室大棚7.1万栋,年产各类反季蔬菜100万吨,年创产值20亿元。

  2. 20101224,台安经过4年建设,这个传统农业县农民人均收入“万元村”数量已达到100个,占全县153个行政村的65.4%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020元,较前一年增长19.1%,全县整体迈入农民人均收入“万元县”行列。

  3. 2010年农业部下发通知,认定全国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台安县榜上有名。

  4.台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超过130家,台安已成为沈阳、鞍山、盘锦、营口等周边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

  5.台安县国税局税收收入增幅居全市国税系统首位,目前累计入库各税收入25815万元,同比增长59.89%,增幅位居全市国税系统征收单位首位。2010年全年预计可实现税收27000万元,是1994年成立当年税收收入的10[1]

  四、存在的问题

  1.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各地虽然都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但是扶持资金的投入仍显不足。

  2.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3.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广大农户规模小,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户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

  五、借鉴以及政策建议

  1.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时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来发展特色经济,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

  2.加大科研投入,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配套设施,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做好市场营销,打造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在引导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工业化水平

  4.完善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国家――省――县”三级设施农业信息网络,加强设施农业产销信息的研究和利用。政府利用信息优势,有计划地为农民发展农业提供指导意见。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5419-1.html

标签:农机 大棚 蔬菜 白朗 记者

上一篇:甘肃山丹县:建成育苗自控温室
下一篇:近期降雨有利于黄淮海夏播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