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机遇加速黑龙江农机市场产业布局
2011-07-12   来源:中国网滨海高新   

潮宗桥村去年设施农业还是零,现在设施农业面积已占到新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的1/8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集体集资,家家有棚。这种成本分摊,利益共享的设施农业发展创新方式正在滨海新区实践。从去年设施农业面积为零,到现在设施农业面积占到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的1/8,在大港中塘镇潮宗桥村设施农业突飞猛进的增长背后,体现出“普惠重农”思路的支撑。该村460余户居民都将在今年告别露天耕作,并分配到至少一个设施大棚,农产品从种到收的整个流程也都将在农业合作社的统一指导下完成。

  户户集资 平均分棚

  “我们家之前的8亩玉米地,年利润在6000元左右,现在我们一家四口分到了一个冷棚,预计每年可以净挣2万元。”去年,潮宗桥村村民王俊礼一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玉米地。“我们村里大多数人都是种玉米,也有种黄豆和高粱的,历来都是自家地自家种,等到庄稼熟了经销商就会上门来收,价格合适我们就成交。”王俊礼告诉记者,村民们以往都没有接触过设施农业,“我的田地我做主”让每个环节都需要农户亲自参与,而每户的“各自为战”也让同品种的粮食作物难以形成规模进入销售环节。

  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和王俊礼一样,全村460多户农民都在期盼着村里快速发展的设施农业能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能在从种到销的各个环节少操点心。这也正是“从零开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潮宗桥村想要解决的问题,村委会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户户集资建棚,按人头平均分棚,最后再多退少补建设资金的方式。建设期间全村460余户村民分冷棚和温室分别集资,其中约400户家庭每户出资5000元建设冷棚450栋,约60户家庭每户出资2万元建设二代日光节能温室55栋,除村民集资外的剩余建设资金则依靠财政支持、设施农业补贴和融资完成建设。在分配时可以保证每户平均且至少拥有一个冷棚或是温室。按照4/棚取整,多于4口人的家庭可以与不足4口人的家庭凑足8人分到两个棚,等待分配全部完成后,再根据每户的人口数补收建设资金或返还多缴集资。

  后来居上 高标准建设

  有别于新区大多设施农业村镇“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潮宗桥村从年初确定发力设施农业到目前基本完成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足半年,而其硬件标准却直接瞄向了十年寿命甚至更久。按照目前本市设施农业补贴办法,如果建造补贴目录内传统的钢骨架大棚,每棚可获得7500元补贴,这样建设成本基本可以抵消。而潮宗桥村此次专门选择了高标准材料建设大棚。“每个冷棚的造价在4万元以上,相当于大约6个传统冷棚的造价,而温室造价则达到11万元。”据潮宗桥村村委会主任刘云华介绍,冷棚覆膜由韩国进口,每棚覆膜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整个冷棚骨架则由电镀的热度国标钢管搭建,使整棚的使用寿命有效延长。

  据介绍,潮宗桥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约2000亩的种植面积原来年产值150万元。在确定设施农业主导的发展思路后,今年将先期完成610亩的设施农业建设,包括冷棚450栋、温室55栋,将以种植越夏蔬菜为主,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700-2000万元。

  规划种植 统一营销

  目前,大港农业服务中心正在组织专家开展农产品种植品种的统一规划论证,同时组建农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的种植、收获以及销售进行统一管理。预计全村村民将于本月内开展设施农业生产培训,8月可正式开始生产,今年11月首批蔬菜即可出棚。按照计划,年内潮宗桥村还将展开1000亩的二期建设。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新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近5000亩,使新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约2万亩,主要为钢骨架大棚区和普通温室,蔬菜、花卉、食用菌、水果为主要种植品种,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新区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5万亩。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5190-1.html

标签:农机 产业 布局 市场 加速 黑龙江 机遇

上一篇:国外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现状、基本经验及其借鉴
下一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销两旺双双突破省政府年初确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