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掀起设施农业建设新高潮
2011-08-16   来源:新华报业网   

  对于农业现代化,农民们一直充满遐想:从“致富有铁牛,耕地不用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自动喷灌、鼠标种地、退休养老等,每一个农户、每一个农民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最近,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202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下发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为全省人民描绘出现代农业的美好明天。

  省委农工办有关负责人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布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在全国是第一家。”

  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粮食和财富

  差不多的地块,产出差距大得令人吃惊。省农委副主任蔡恒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色列的设施黄瓜亩产达到80吨,而我省一般为1吨至2吨。如果我们亩产也能提高到80吨,每斤黄瓜哪怕只卖0.1元钱,效益也十分可观。

  实现农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出水平。

  在我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第一大类就是农业产出效益,其中包括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粮食亩产、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4个项目指标。省委农工办主任曲福田指出,很多发达国家都不追求粮食单产,而我们人多地少,农业现代化必须确保粮食安全。“这是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一个体现。”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起飞的基石。目前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9%,居全国第2位,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高达80%。曲福田认为,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目前要主攻种源农业、生物农业和设施农业。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针对村一级农技服务的严重缺失,重点解决农技“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民增收,可以说是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实现难度最大的一项指标。省政府副秘书长杨根平说,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靠打工和务农增收困难,全省农民2020年人均纯收入须达2.3万元,那就必须进一步转移劳动力,同时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水平,加大对“三农”的补贴水平。“欧洲农民收入中一半来自政府补贴,而江苏只有6%,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让更多的农机、更少的农民在沃土上耕耘

  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农业就不可能体现“现代”的模样,现代化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省委农工办副主任诸纪录认为,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牢固不牢固,主要取决于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以及机械化水平3个方面。

  我省对农业物质装备的现代化有量化的规定: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从现在的39.3%提高到60%,人均半亩;农田水利从现在的70分提高到90分;农业机械化水平从现在的71%提高到85%。

  目前,江苏每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150万亩,省政府将目标任务分解给了水利、农业资源开发及国土等3个部门。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说:“粮食种植面积不可能无限增加,而去年和今年我省单产水平已经处于历史最高,再扩大面积、提高单产绝非易事。所以粮食稳产的关键还是农田水利,当务之急是增加旱涝保收田块。”

  农机装备让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在昆山,全部人口中只有5%是从事农业的纯农户。在江阴,100%的稻麦田实现了机械收割和种植。曲福田对记者说,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比较高,而蔬菜、花卉等高效农作物的机械化问题解决得并不太好。“我们不能一想到机械化就要去研究康拜因,那种适合东北平原的大型机械并不适合江苏。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适当发展小型家用机械。”

  让更多的农民抱团产销

  省农委副主任蔡恒说:“很难想象,‘农业现代化’了还是‘提篮小卖;也难以想象,‘现代化经营’了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那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应该是什么样?答案就是:联合起来的农民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

  我省提出,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比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分别由2010年的31.5%、43%、65.9%,上升到2020年的80%。

  以与我省省情较契合的日韩为例。“农业协同组合”,既是日韩两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一大特色,也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日韩两国农协的组织网络非常庞大,触角深入农村各地,几乎所有的农户都加入了当地农协。

  再看我省。现有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万多家,成员200多万户,出资额400多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个数居全国第二,成员数、出资额均居全国第一。但是,这些合作组织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在真正带动农户上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农民合作组织每户平均只有53人,有的仅几人。注册资本数额较低,甚至还存在着少数“挂牌”、“空壳”等有名无实的合作社。

  “从31.5%到80%,数字上的递增很简单,关键还得看质量,也就是合作组织的带动能力。”蔡恒说。

  让更多的资金注入农村

  “城市的自来水管道、公共交通建设等等,不需要社区居民掏一分钱,而农民,必须为农村配套的公共设施掏钱埋单。实际上,农村的道路、渠道,不仅是农民生活必需的公共设施,同时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而农民过去一直为这些掏钱,这种现象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加以纠正。”

  诸纪录介绍,在过去的10年间,江苏通过兴办三轮农村实事工程,举财政之力建设新农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耗资巨大,还给每村发放12万元一年的办公经费。目前,全省每亩平均补贴在116.5元。“现在粮食生产成本不停地涨,今年农资比去年涨了12%,农资涨价在扬州抵消了2/3的亩均收益。我们对农业的价格补贴、生产补贴应该进一步增加。”

  在农业支持保障体系日渐完善的今天,我省农民不再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农民的负担比过去大大降低。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苏北现在每个农民每年“负担”不到60元。

  曲福田告诉记者,“三农”问题过去是城乡分立造成的,现在必须破除这种不合理的体制,以工促农,打通城乡,改革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结构,促进财政、金融、保险向“三农”倾斜,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4626-1.html

标签:农机 农业 建设 新高 设施 掀起

上一篇:广东中山:首个蔬菜大棚生产基地获补贴
下一篇:山东寿光:600余大棚积水难除蔬菜被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