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祝列克在商洛调研设施农业工作 杨冠军等陪同调研
2011-08-18   来源:山西日报   

农村长久不变的资源还是土地,告别挖煤带来的一时兴旺,襄垣县古韩镇崔家庄村最终向农业回归。前年,百亩设施蔬菜园区在当地破土动工;2010年,设施蔬菜就为崔家庄村带来400多万元收入,全村人均增收5000多元。不靠煤,同样富。崔家庄村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成功走出了 “有煤兴,无煤贫”怪圈。

    崔家庄村村办煤矿2005年底关闭,这个160620口人的小村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周边的村子是由穷变富,他们却是由富变穷。有煤矿时,村民家门口就能打工,水电煤免费,逢年过节还有福利;煤矿关闭,“摇钱树”没了,全村人只能靠540亩耕地和四处打零工讨生活。“不敢说天壤之别,但村民们满腹牢骚是事实。”

    2008年村两委换届,走南闯北又办过企业的张树华成了村里的“领头雁”。钱袋子瘪了好几年的村民们,把“东山再起”的期望寄托在这届新班子上。事实上,被大家看做 “能人”的张树华也发愁,“办企业只对煤焦熟悉,离开煤炭还真不知道干个啥。”一次参观解开了张树华的难题。在长子县设施蔬菜园区,令他吃惊的不仅是几百亩连片的蔬菜大棚,更有一户数万元的收入。“确实没想到种地能有这么大效益。”于是,他向县农业局毛遂自荐,要在崔家庄村建襄垣县第一个设施蔬菜示范园区。

    不过摆在张树华面前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而是人心。“县财政投资通了电、铺了路、打了井,棚架、棚膜也都是县里出的钱,就这,大部分人还是不愿干。”张树华说:“没办法,我们几个党员干部带了头,好说歹说联合了18户村民成立了永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试验种植。”

    村干部郝艳丽2009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包了4亩大棚。“不承想,8月种下西葫芦,9月就上市啦,一直卖到10月底才拉了秧,一季就纯收入1万多元。”苦口婆心讲道理不如让农民有样学样。原先一直观望的村民崔树德说:“村干部带了好头,有了效益,全村人都知道种菜是个好营生了,我现在已经包了7个棚。”

    2010年底,崔家庄村的设施蔬菜已经发展到400多亩,全村160户有80多户搞起了蔬菜种植,襄垣县第一个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在这里诞生了。

    一亩两亩沿街卖,千亩万亩汽车来。要想靠农业增收必须搞规模化经营,这是张树华两年来最大的体会。

    刚起步,全村设施蔬菜只有100亩。20099月崔家庄村第一批设施蔬菜下来,张树华满怀喜悦地请人上门收购,谁承想迎来的却是兜头一盆凉水。“全村能采摘的西葫芦都摘了,愣是没装满客商的一个车,谈好的买卖就这样黄了。”无奈之下,村两委一班人只好自己找车,连夜把菜拉到了长治市蔬菜批发市场。

    崔家庄村在外打工的多,全心全意种地的少,这为他们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2010年,合作社以每亩65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200多亩,新建了40多栋大棚。张树华说:“规模上去了,客商反而抢着来收购,这就是规模化、专业化的好处。”

    土地盘活,劳动力也随之盘活,崔家庄村现在基本没有闲劳力。55岁的武记斌和老伴包了一座大棚,这两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他说:“只要投劳力,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这活老人、妇女都能干。”老两口侍弄一个棚,一年少说也有万元的纯收入。

    规模扩大解决了下游销售。20106月,崔家庄村又开始了筹建智能化育苗大棚,解决上游秧苗供应。20111月,7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大棚首次育苗,除满足了本村的需要外,还够周围几个村子用,一条新的增收渠道开辟出来。

    崔家庄村在襄垣县带了个好头,全县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从无到有,已经发展到30个,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了2万亩。面对全县越来越多的蔬菜种植户,张树华不仅没感到竞争压力,反而看到了新机遇。他指着村北的一块空地告诉记者:“我们打算在这里建设一座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它的功能就是为全县设施蔬菜种植户提供新技术、新品种,卖技术将是我们村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设施农业搞得红红火火,崔家庄村的农民已经不再怀念有煤矿时的种种福利。武记斌说:“煤矿在时,看似收入不少,可整天生活在‘黑面面’里并不舒心;现在好了,污染没有了,绿色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好收入,更带来了好环境,这才是农家该有的好生活。”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4594-1.html

标签:农机 调研 冠军 工作 农业 设施 商洛

上一篇:农业部今年将创建6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
下一篇: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领导莅临北镇考察调研农机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