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广州市农环植保站检查我区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情况
2011-10-13   来源:东北新闻网   

站在老鹰山向下俯瞰,一片片白亮亮的“湖水”映入眼帘。这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白玉都村的蔬菜保护地棚区,1316栋日光温室分成6个小区,集中连片,气势恢宏。

  5年前,这个人均收入仅1000余元的贫困村在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大力发展蔬菜保护地大棚1316栋,成为辽西北第一个“千棚村”,户均两栋大棚,所种植的香瓜、五彩椒全部订单销往山东寿光,由此甩掉了穷帽子,实现了整村脱贫,现如今,白玉都村人均年收入已达1.1万元。

  作为白玉都村里的种植能手,赵洪松家的变化可谓有目共睹,2006年以前,他家30多亩大田的年收入只有1.5万元,供全家4口人,其中还有2名学生。“一年到头挣那么点辛苦钱不但不够全家生活,不时的还要出去借。”老赵一边拾掇大棚一边说,“自从县里提供了扶贫政策,我自己拿了1.4万元,扶贫办和县里给拿了将近2万元帮我建起了100延长米标准化大棚,从那时候起逐渐看到了效益。”就在前不久,大棚里的“翠宝”香瓜以5/斤的价格上市,一出货就是6000多斤,数着钞票老赵嘴里不停地念叨,“这回挣到了。”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地钱不够花,现在种地不但够花还能攒下,这就是变化。”

  现如今,尝到甜头的赵洪松正在向村里申请再建一座大棚,“一开始接触大棚时还不敢投入,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知道了设施农业的好处,它真能让咱农民得到实惠啊。”赵洪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年前他家的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现在人均收入1.6万元,一个大棚的年收入能顶30亩大田地。“去年我拿出4万元装修的房子,买了冰柜和太阳能热水器,以前累一天回家倒头就睡,现在到了晚上还能洗个热水澡,别提多舒服了。”老赵乐得合不拢嘴。

  赵洪松只是白玉都村依靠设施农业发家致富的一个缩影,自2008年开始,该村被确定为整村推进项目村后,县扶贫局投入资金50万帮助农户建大棚。截至目前,全村蔬菜保护地规模扩建到2000亩,标准大棚数量达1316栋,年均亩收入3万元,产值18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6000元,并实现了“户均一栋棚”和“千棚村”的目标。

  勤劳朴实的白玉都人并没有满足现状,借助突破辽西北战略和阜新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村民们正在积极开发老鹰山旅游资源,植被多样化的老鹰山自然保护区在阜新地区,甚至在辽西也是不多见的。村支书赵树伟告诉记者:“用不上3年,你再来白玉都,你会看到一个集蔬菜大棚、水果采摘、老鹰山旅游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3679-1.html

标签:农机 使用 情况 植保站 检查 广州市

上一篇:郑州市安装不同形式杀虫灯防治病虫害
下一篇:顺昌派溪村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水稻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