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安徽部署平安农机创建推进工作
2012-04-09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今年,农业部提出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要在去年23%的基础上达到28%的任务目标,计划全国新增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2000万亩以上。对于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来说,更高的目标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而是动力。今年各地在继续加大机插秧补贴力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农机合作组织为载体,抓示范、探模式、促科技……

  浙江省:以合作组织为机插秧主力军

  浙江省今年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水稻机插达到240万亩,机械化插秧水平达17.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为了完成任务,浙江省着力抓好四个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完善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政策,继续对水稻机插、油菜机收、统防统治等给予补贴,争取将粮食烘干纳入作业补贴范围。争取增加农机化促进工程资金,加大促进力度。探索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装备给予低息或贴息等信贷支持政策。实施拖拉机报废补偿政策。

  浙江省把建设综合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作为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推动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在抓好现有4个全国农机化综合示范县、1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7个省级示范县建设的基础上,再确定2-3个省级示范县并着手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新建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60个以上。

  浙江省继续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主体,通过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推动规范化建设,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70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机租赁服务,探索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农机骨干企业的技术、网络资源,协作推进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建设。通过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重点扶持建设育秧能力3000亩以上的育秧中心16个、批处理能力24吨以上的烘干中心6个、区域性维修中心4个。全省新建育秧中心60个、烘干中心40个、维修中心8个。

  浙江省紧密科研院所、管理部门、推广部门和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强化农机、农业、水产、畜牧、林业、土肥、植保等部门之间的配合,对品种、种植方式、机具配备等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开展协同攻关,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重庆:开展试点为基础推进机插秧

  2012年,重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思路,做到宣传造势与扎实工作相结合,农机推广与农艺技术相结合,水稻机插与高产创建相结合,认真实施并总结完善水稻机插秧作业补贴办法,全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首先开展机插秧作业补贴试点工作,重庆市农委、财政局联合印发了《2012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补贴试点方案》,市级财政安排水稻育插秧专项资金800万元,其中作业补贴600万元,工作经费200万元,用于开展水稻机插秧作业补贴试点,重点在10个产粮大县实施20万亩水稻机插秧高产示范片,每亩补贴30元。补贴对象为为种粮户提供机械育插秧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服务组织,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同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计划推广插秧机1000台以上,除10个县实施20万亩水稻机插秧作业补贴外,其余区县实施20万亩重点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带动全市170万亩机插秧任务。

  在此基础上,重庆将加大政策扶持和加强培训工作,继续对两行插秧机、四行手扶式插秧机实行中央和地方叠加补贴,安排150万元对育秧盘继续按照市场均价50%比例进行补贴。由市农机推广总站牵头,与厂商配合,开展育秧技术培训。成立机插秧指导组,督促指导各区县会同有关厂商,通过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会等形式,加强育秧插秧技术培训,特别加强对农户和机手的培训。探索机插秧育秧技术本地化,采取集中育秧与分户育秧相结合,旱育秧与水育秧相结合,条件成熟的地方大力提倡育商品秧。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通过重点扶持水稻机插作业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引导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机插秧社会化服务。

  湖南:注重育秧技术推广

  在年初的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上,湖南省农机局提出今年水稻机插秧工作目标,“推广插秧机4000台(套)以上,机插秧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水稻机插水平达到10%。”为了达到工作目标,湖南省更注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

  今年的机插秧工作将更加重视育秧技术推广,通过逐步完善和推广育秧技术,培育和发展合作组织。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工厂化育秧、塑料大棚育秧,提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技术支撑与加强农田综合配套建设结合,改善水稻机械化的生产环境。

  湖南根据多年机插秧效果,逐步走不扩大抛秧面积,推广育秧技术的道路,在山区丘陵地区等习惯人工插秧的地区也要加大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同时在集中育秧推广工作中,将其作为重要的技术措施纳入总体规划中,以充分发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作用。

  湖南通过培育和发展农机、农艺合作组织,构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农机服务产业链。组织农机大户、专业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行育秧、机插专业化、规模化,不断提高插秧机、育秧大棚的使用和经营效益,建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在稳定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扶持农机专业组织、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实行工厂化、大棚温室育秧,大力发展跨地区机插秧作业。各县按经济区域和经济条件建立育秧中心,有选择性地建设规模大、标准高的育秧示范中心,提供各种类型适应不同地域经济条件的育秧示范大棚、促进各地集中育秧工作的进展。为避免恶劣天气影响及鼠害、水灾侵害,保证秧苗质量,通过集中育秧做到统一水稻品种、统一插栽季节、统一种植密度,从而实现水稻标准化生产,实现高产高效。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整合水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资源,因地制宜地对基本农田进行田、水、路、渠的科学统一规划,为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较好的硬件条件。按照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鼓励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相对向合作组织或种粮大户集中,形成连片种植,促进机插秧作业。

  广东:机插秧示范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

  今年,广东省将力争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达到1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60%以上,插秧机数量新增4000台以上。继续推动示范县机插秧推广、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对农民、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引导。首先,做好40个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和15个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的机插秧推广工作。省农机部门将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大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力度。今后,在建设部、省两级水稻机插秧示范县的同时,将结合“粮食高产创建”、“40个产粮大县建设”及广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统筹规划,整合各类资源,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发展。

  广东省将开展农机与农艺融合试点工作,择优选择一批水稻机插秧的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探索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的技术路线。在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引导下,广东省部、省级示范县均成立了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专家小组”等技术支持组织。今年要充分发挥各级技术专家的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各项调研、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等工作。加强各级专家的联动、交流与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各自作用,进一步促进全省各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省农机部门将做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的长远规划,积极探索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加强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推广模式,避免在示范县项目建设完成后又出现机械装备和建设思路与实际生产环境不协调的情况出现。

  广东省农机局还将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插秧机,通过培育机插社会化服务市场,提高单机作业量,增强插秧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能力,减轻农民的购机负担。同时将切实做好技术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问题,让农民用得放心、用得顺心、用得开心。

  贵州:继续探索机插秧发展模式

  2012年,贵州省计划新增机插秧面积10万亩以上,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时间,争取“十二五”末期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适宜机插秧田块面积的50%。从长期来看,贵州省常年种植水稻1100万亩左右,其中适宜机械栽插的田块有400万亩左右,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7%。目前仅实现机插秧40万亩左右,占宜推广面积的十分之一。贵州省农机部门依据本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宏观环境,依据未来的发展目标,确定下一步推进水稻机械化插秧的主要任务,努力探索可行的机插秧发展模式。

  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和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发展原则,努力建设具有贵州特点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在机耕已为农户所接受的基础上,工作重点是紧紧抓住育秧、栽插和收获关键环节,采取技术引进为主,自主开发为辅,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的开发和示范推广力度,尽快提高水稻栽插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带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从而实现育秧规范化、栽培轻型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管理规范化的发展目标。同时将实施项目拉动,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项目,并结合贵州省实际,选择部分重点县建设示范区,实现技术、装备和服务的组装和集成。加大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省级农机专项资金每年拿出经费,重点扶持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重点示范县(市、区);建成3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通过围绕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加大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辐射带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贵州省农机局积极探索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的经营体制,努力使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积极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的不断壮大和发展,积极建立以农机科技示范大户为龙头,以农机户为基础,以各种农机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培育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作业协会、农机租赁服务公司、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中介服务等多种农机服务组织形式,开展机械化育秧供秧、代耕、代插、代收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系列机械化作业服务,积极推动农机跨区作业,探索创新多种农机经营组织形式和服务形式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同时,贵州省农机局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种植水稻的水平,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达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同时,农机部门将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营造推进贵州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天津:加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补贴力度

  “十二五”是天津市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性阶段。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体现农机在都市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今年天津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迈上新台阶,力争水稻机插和机收水平比去年分别提升10个百分点,机插秧水平和机收水平分别达75%和70%以上。

  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天津市将重点放在扶持水稻种植农户及相关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秧盘播种成套设备、高速乘坐式水稻插秧机和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上,以促进其保有量快速增加。

  另外,天津市进一步加大宣传、示范力度,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培训班等方式,重点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设备,促进水稻育秧规模和效率的提升,为保证机插所需的标准化秧苗及时充足供应提供支撑。

  继续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水稻种植大户等开展订单作业及统一育秧、统一耕整、统一机插、统一机收等机械化、全过程作业服务,是天津市今年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措施,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水稻机械化作业服务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吉林:以示范区建设推进机插秧

  今年,吉林省力争实现水田宜机耕机插秧水平58%、水稻机收水平70%的奋斗目标。吉林省农机局表示,将在推进工作中,不断探索新形式、新办法、新机制,切实为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与措施保障。

  吉林省农机局将继续以玉米机械化收获、水稻育插秧、水稻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推广作为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点,着力在购机补贴、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省财政农机化推广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省科技效益年农机化“十百千工程”等方面加大对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政策倾斜,从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和提升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的高度,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进程,实现机具增量和作业面积的再度跨越式迈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0846-1.html

标签:农机 推进 工作 创建 部署 平安 安徽

上一篇:黑龙江省超级稻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宗锦耀:坚持把机插秧作为水稻高产创建的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