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陕西农机防汛抗旱未雨绸缪
2012-05-24   来源:新华社   

  “虽然俺们还是习惯称呼夏粮开始收割叫‘开镰’,但实际上早就成了‘开机’。”夏收在即,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鄣城村农机手徐衍华告诉记者,农机手们利用小麦成熟时间差和地域差进行跨区作业,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徐衍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收割机一天可以收约90亩地,他到河南开展跨区作业,一周下来大约可以收700亩小麦,“如果不算人工,收割一亩小麦可以赚约20元,一台机器就能赚1.4万元。”

  烈日当头、酷热难耐是农机手们长时间作业的一大困难。“以往只要一坐进操作间,就得脱光上身衣服,肩膀上搭条毛巾不停擦汗,一天下来,白毛巾很快变成黑毛巾。”徐衍华说。

  38岁的徐衍华是当地有名的农机合作社“衍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说,现在合作社的收割机都安装了车载空调,太阳当头的时候,操作间内最高温度从以前的50多摄氏度降到30多摄氏度,“舒服多了!”

  “现在机收都是一天到晚连轴转,‘歇人不歇机’。” 东平县接山镇苍邱一村40多岁的李培新做农机手已经10年了,他说,自己有3台小麦收割机,仅夏收跨区作业这一季,刨除人工、柴油等成本,纯收入能达到近2万元,“这份收入在农民看来,还是‘沉甸甸的’”。

  徐衍华说,“开镰”变“开机”,不仅提高了抢抓有利天气收割小麦的速度,也在倒逼农机维修服务提速。“农机公司派出移动服务队,只要一个小时左右就能赶到现场维修机械。”

  李培新说,如今跨区作业越来越方便,近几年跨区作业繁忙季节,都免收收割机过路、过桥费,县里和农机公司开展了流动加油服务,还在作业期间为机手提供统一安排作业、统一食宿、统一供油、统一机具维修以及统一收费标准的“五统一”服务。

  “现在干农机手,既不怕天气炎热,也不像以前那样担心农机作业时出故障了,唯一就是害怕跨区收割时‘老天不作美’。”徐衍华说。

  徐衍华告诉记者:“合作社现有18名农机手,夏收时节人均收入能达到近2万元,农民的购机热情越来越高涨。”

  不过,徐衍华、李培新等人也觉得柴油、人工等成本上涨,在压缩他们的收益空间。“今年柴油价格是7.58元/升,比去年增加了0.3元。”李培新说,收割一亩地能用掉近4升油,每亩地收割费60元,仅柴油费用就占了近一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0495-1.html

标签:农机 陕西

上一篇:浙江出台农机安全打非治违行动方案
下一篇:河南三夏15万台收割机省内跨区作业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