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让农民当上“农场主” 河南应该带个头
2012-07-23   来源:甘肃日报(作者:宋振峰)   

  随着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大规模的建设实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农业机械化在黄土地上开始大展雄风。

  甘肃省通渭县马营镇长川村村民马克仁今年养的牛,一直在圈里养着,没像往年那样在耕地派上用场。“种地这么累,我都50岁了,还能解放牲口,关键就是有了‘铁牛’。”马克仁说。

  以前,他家7亩多洋芋,马克仁一个人得扎扎实实种3个上午,不但人累得半死,而且拉犁的牛到下午就直接撂挑子了。

  自打修成梯田后,地平了,地块大了,农机就能大展身手了。今年开春,马克仁花了5000多元,买了一台手扶微耕机。“现在,同样是那些洋芋地,一天就种完了,还松松活活的。”

  腾出手的他,还开着农机帮村里人干活,旋一亩地能挣50元。农忙时,机器从早忙到晚,好多人都排不上队。“到现在不到半年工夫,已将自己买农机的钱挣回来了。”马克仁说。

  目前,在通渭,像马克仁一样用上农业机械的农户已经占到全县农户的三分之二,他们大都从以前“三个劳力两头牛,一年四季忙不休”的长期劳作中解脱出来。据调查,由于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项目区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旋耕机、铺膜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的保有量已达45万台,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规模化的梯田建设,使农业机械化得以广泛使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使许多农民外出打工,更多地进入二、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新渠道,走出了新步伐。在长川村,2011年通过新修1.58万亩梯田,劳务输出人员比工程实施前增加230人,年劳务收入增加149.5万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9864-1.html

标签:农机 个头 应该 河南 农场主 农民

上一篇:广东拖拉机产业将有“江门标准”
下一篇:上海农机办在江苏考察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