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苏徽等地1万3千台水稻收割机驰援黑龙江(图)
2012-10-22   来源:重庆日报(作者:罗成友)   

  重庆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的召开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吹响了重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冲锋号。重庆市农委在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中,迅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迈开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坚定步伐。

  直辖15年,重庆农业农村取得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2011年实现农村经济总量2370亿元、农业增加值8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80元,分别是1996年的4.8倍、2.9倍和4.4倍。

  “重庆市过去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重庆农业仍处于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农村仍属于落后地区。”重庆市农委负责人认为,实现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17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农民增收。因此,必须坚持“三化同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这是针对重庆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坝少、城乡区域收入差距大的实际作出的科学决策,也回答了像重庆这样的山区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农业以及现代农业的道路问题,明确了重庆农业的发展定位,指明了重庆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

  “因此,走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路子,既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是重庆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重庆市农委负责人认为,要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建立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用特色来增效益;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来支撑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水平;打造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加大改革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走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路子,与以前的“三高”农业、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全面颠覆、另起炉灶,但又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新的要求,更切合重庆农业农村的实际。

  重庆,吹响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冲锋号!

  特色增效益――

  11个重点产业构建重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重庆的农业资源丰富,也有特色,因而,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用特色来促进农业增效,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重庆市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根据山区、丘陵、长江沿岸等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等资源状况,结合市场需求,重庆市将突出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柑橘、渔业、林果、中药材、花卉、茶叶、蚕桑、烟叶11个重点产业,形成符合重庆市实际的现代农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油产业。重点打造特色效益粮油七大功能产区,在大足、潼南、铜梁、永川等16个区县发展500万亩高产优质水稻基地,在潼南、合川、垫江、梁平等20个产油大县建立300万亩“双低”优质油菜基地。

  做优做精蔬菜产业。建设以渝遂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的优势蔬菜、以武隆为重点的高山蔬菜、以库区为重点的加工蔬菜三大产业带,以及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县城三级保供基地。到2017年,建成蔬菜生产基地200万亩,种植面积1100万亩,总产量达1800万吨,蔬菜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

  提质发展畜牧产业。在荣昌、合川、江津、万州等26个优势基地区县发展生猪,在丰都、云阳、酉阳、石柱等5个区县发展肉牛,在涪陵、酉阳、云阳、巫溪等9个区县发展山羊,在城口、秀山、巫溪、南川等15个区县发展特色家禽。

  做大做强柑橘产业。重点建设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万州以下区域形成晚熟鲜食柑橘产业带,万州以上区域形成早中晚熟加工产业带,加强奉节、云阳、开县、忠县、长寿等5个核心区县建设,形成总产量300万吨、综合产值300亿元的产业规模。

  着力发展特色渔业。主要在渝西和梁平、开县等区县实施池塘吨鱼万元工程,在永川、荣昌等区县实施稻鳅双千工程,在库区实施生态渔场工程,在城口、黔江等区县大力实施特色土着鱼资源开发工程,在主城郊区实施观赏鱼产业化工程。

  大力开发特色林果。推进主城都市农业观光休闲果业、武陵山生态高效水果生产带和长江两岸生态景观果业带建设。

  加快振兴茶叶产业。打造武陵山区高山名优茶产业带、渝西特早名优茶产业带和三峡库区生态有机茶产业带,实现建成茶园100万亩,综合产值100亿元目标。

  同时,积极发展中药材、花卉、蚕桑、烟叶等特色产业,支持每个区县发展2―3个重点产业。

  科技作支撑――

  建立“良种繁育+综合服务+农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支撑。因此,通过建立起“良种繁育+综合服务+农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来支撑起现代农业的发展。

  良种是提升农业效益的基础。加强“两翼”区县已经确定的230个良种场的后续建设,扩大农户的覆盖面。在渝西的区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规划建立一批原种场和扩繁场。同时,加大对农户的良种补贴力度,促进良种的普及,提升特色产业的良种化水平。

  先进农业技术的运用,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加强农业系统队伍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构建起“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建立由300名高级专家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团队,围绕重点产业和农民的需求,突出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先进科学技术到位。因此,市里将抓好适合重庆农业特点的小型农机具研发、推广和应用。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展蔬菜、柑橘生产和畜禽养殖机械化示范建设,提升特色产业的农机应用水平。通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

  链条提水平――

  构建“四大链条”,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水平

  围绕农业产业、质量安全、市场信息和产品供给,构建起产业链、生态链、需求链、供应链“四大链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围绕市里确立的11个重点产业,同步进行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分产业建立相对完备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组织体系,使每一个产业都实现生产有组织、加工有龙头、销售有市场,形成分工协作联系紧密的完整产业链条。

  其次要构建安全的生态链。全面推行质量安全产业链监管模式,重点打造蔬菜、生猪、乳业等安全农产品骨干产业链,突出抓好产前投入品监管、产中标准化建设、产后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追溯管理。开展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三园两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宣传推介,提高地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

  第三是要构建灵敏的需求链。通过实施“金农”工程,健全市、区(县)、镇(乡)、村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开展12316信息服务,及时向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率先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升农业信息化、市场化水平。

  第四是要构建快捷的供应链。在农产品市场硬件建设上,除推进“两翼”17个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外,还要发展一批年交易额上10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将双福国际农贸城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在特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推进冷链运输系统建设,降低流通成本,构建快捷畅通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园区为引领――

  10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重庆农业现代化

  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可以集聚城乡优势资源,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和要求,开展先行先试,为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在园区建设中,除要扎实抓好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潼南、荣昌、南川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外,将根据重庆市各地的资源特色,规划建设10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首先是坚持产业立“园”。要根据各自的特色,明确好每一个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要建立起“产业特色明、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运行机制活”的园区发展机制,以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先导、科技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要围绕市里确定的重点产业,结合本地的优势特色产业,纳入园区作为主业打造。同时,要根据需要,配套发展产地加工和冷链运输,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农业园区的建设,要坚持高标准建“园”。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道路及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促进园区路通、渠畅、地肥。高标准建园的另一方面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配套发展标准养殖场,示范推广优良品种,集成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培育和发展。适度发展设施农业,在有条件的农业园区,开展数字化、精准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示范。

  坚持以企业为龙头、农民为主体来兴“园”。在园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建设适度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加工和销售。引导农民发挥生产主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以各种有效形式带动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业大户。采取统一规划、企业服务和订单回购等组织形式,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均衡发展模式,促进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改革添活力――

  整合生产要素,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组织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合作经营机制建设、城乡要素互进对流等制度创新。通过改革,实现人、地、钱等资源的高效配置,创新体制和机制,整合城乡生产要素,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因此,需要一批将农业作为产业来经营的职业农民。市里将通过“田间学校”、“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等载体,加快培训新型农民,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回资金、信息、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流通组织,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是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市里将加大政策和税费支持力度,通过专业培训和定向扶持,培育包括农村经纪人在内的各类流通组织和加工流通企业,建立起引领农民、联系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对接大市场的桥梁纽带。

  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联合与合作,提升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目前,重庆市已经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万个,使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组织。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将通过政策的扶持,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快、带动农民强、经营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生物资源、资金等要素入股,加入合作社,实现按股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收入。

  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的带动能力。目前为止,全市已发展了包括3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在内的1800家龙头企业。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将围绕重点产业,按照壮大一批、改造一批、兴办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重点发展加工型、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市里重点扶持50个,各区县分别抓好2―3个,实现每个重点特色产业有骨干龙头企业引领,有一批中小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化、集群化发展。力争通过5年努力,打造5个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10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9307-1.html

标签:农机 黑龙江 驰援

上一篇:黑龙江农机“变形金刚”成秋收战场主力军(图)
下一篇:黑龙江设立专项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秋收进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