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智能 多元 彰显北京都市农机化特色
2012-12-27   来源:青岛日报(作者:姜慧丽 任洪珍 孟范俊)   

  传统农业效益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农村、流向城市,广大农村出现空洞化、老龄化倾向。面对“993861”(指代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主体的现实,有人惊呼“谁来种地,怎样种地?”

  眼下,当青岛市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花生、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时,这一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农机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接过种田接力棒。你的田,职业农民来种。

  从种到收全靠机器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12月19日,记者来到莱西市店埠镇庄子村,刚刚深松过的土地黑黝黝的。“如果不是上冻,我们还一直在地里干着咧。”在农机大户葛存业的家里,庄子村为民农机合作社社长葛义芳介绍道。

  庄子村是周边村里购置农机较早的村庄,现在基本上家家有机械。今年45岁的葛义芳从1997年开始参加农机跨区作业。经过15年发展,最初由9户农民组成的为民农机合作社扩大到55户。合作社现有大中型农用机械32台,其他作业机械200余台。这个合作社服务半径已辐射周边20多个村庄,每年耕作的土地在7万亩以上 (其中周边村庄土地5万亩,跨区作业耕种土地2万亩)。

  今年46岁的程俊是合作社里的大户,个人有80马力拖拉机、90马力的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链轨车各一台,加上其他农机具,价值达60多万元。“每年收入还可以。干这一行,关键还是得喜欢。农机手不仅仅要会开农机,更要懂农艺,关键时候还得干干机械维修的活儿。”他说。

  现在,农民种地早已不比以前。随着农机的不断改进,农机手能够提供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服务,“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播后镇压”等机械化作业模式将农民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中解放了出来。莱西市姜山四村50岁以下的村民几乎全部外出打工,全村1600多亩小麦依靠收割机仅用3天就割完了。

  据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年底,青岛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96万千瓦,农机专业合作社373个,以从事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新型职业农民达到20多万。

  一次能种几千亩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529个,土地流转面积不到58.7万亩,仅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4%,土地分散、地块过小,成为农业规模化的制约因素。而农机规模化作业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的弊端,使种地“曲径变通途”。

  青岛市积极开展“代收代种”式农机服务,探索机械规模化作业新模式。最近,黄岛区王台镇农机合作社与当地180多户农民签订了两种“代收代种”协议:一种是“全托式”,合作社全权经营土地,每亩每年给农民土地收益金1200元;另一种是“半托式”,合作社只负责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提供农机作业。这种模式既发挥了机械规模化作业的优势,又易于为农民接受。

  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承包土地,推动土地规模经营。鸿飞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170多台农业机械,从农民手中反包土地5000亩,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平度凯玉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耕地3500亩,实现全程机械化覆盖作业。莱西市李权庄镇兴隆屯村王志涛拥有各类机具15台套,流转土地1200亩,是当地有名的靠农机种地能手。

  少出力还能多打粮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让农民少出力,还能多打粮。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已建成粮食、花生、马铃薯、芹菜等30处农机示范基地,基地内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比全市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进一步促进了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黄岛区勤耕农机合作社针对传统大白菜种植人工起垄与移栽环节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推出了机械“旋耕+起垄+播种”的大白菜一次性作业新模式,1台车能顶上30个劳动力,出苗率还比常规高。平度市清秀合作社通过改造机具,实现了大葱种植的机械深松、旋耕、开沟等一次完成,1台车1天最多能作业170多亩,收入2万多元,不但加快了大葱种植进度,提升了大葱的品质,而且能增产10%以上。

  新型职业农民还将玉米收获、薯类生产、机械深松、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水产养殖、茶叶加工等一大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直接应用于田间地头,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如近年来推广的保护性耕作,经青岛农业大学测产,今年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 505.5公斤,比传统种植的亩增产46.1公斤,全市48万亩保护性耕作小麦,每亩节本增效达到100多元。

  职业农民成了“农业白领”

  在替代出大量农村劳动力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同时,农机职业农民自己也走上了致富路。据葛义芳介绍,为民农机合作社成员的年收入少的有两三万元,最多的达到十几万元。“反正俺们农机手中没有娶不上媳妇的。”他骄傲地开着玩笑。

  农机职业农民收入虽然较为可观,却也面临人员断层的尴尬。农机手中鲜见40岁以下的年轻人。“我今年43岁,是合作社里最年轻的。”葛存业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对于后继乏人这一现状,为民农机合作社的几个大户却并不紧张。“随着收入的提高、机械的改进,肯定会有年轻人愿意干这个活儿”,这几乎成为他们的共识。葛义芳介绍,他刚刚开始跨区作业时,开的拖拉机根本没有驾驶室。现在大型机械不但有驾驶室,还能在里面安装空调呢。

  事实上,已经有年轻人开始涉足农机职业农民这一领域。即墨市冷家埠村29岁的农机手徐文兴,最初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一台25马力的拖拉机,现在已经拥有了小麦和玉米联合收割机4台、80马力大型拖拉机2台,配套机具齐全,农机总值达到30多万元,每年农机作业纯收入10多万元。黄岛区26岁的农机手杨英彦,现有35万多元的农业机械,年农机作业纯收入达到12万多元。

  名词解释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而成立的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遵循着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为合作社成员和其他个人或团体提供服务的组织。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8883-1.html

标签:农机 特色 京都市 多元 智能

上一篇:黑龙江省:将建立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监测体系
下一篇:广西自治区农机化宣传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