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阳市农机部门按照政府管理目标,围绕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和安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四个明显成效:
一是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动力结构持续改善。2012年末,全市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37.26亿元,较上年增加3亿元,增长8%;全市农机总动力601.9万千瓦,较上年增加18万千瓦,增长3%。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1654台,较上年增加1102台,增长9.7%。其中5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539台,80马力以上保有量达到3766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11223台,大中型农机具32253台(件),大中型农机具配套比达1:3。万亩耕地拥有大中拖19.7台、联合收割机18.9台、农机动力1.03万千瓦、农机具2170台件。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突破。全市主要粮食耕种收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8.6%,较上年增加2.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机械耕整地458万亩,机耕率98%;机播小麦452万亩,机播率98.2%,机收小麦452万亩,机收率98.3%;机播玉米148.4万亩,机播率41.5%;玉米秸秆机械还田307万亩,还田率85.7%。玉米机收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应用效果喜人,得到机手和广大农民认可,取得双赢。全市机收玉米220.26万亩,机收率61.6%,较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
三是农机化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修理、供应服务保障体系配套跟进,同步发展;跨区作业规模、范围、领域不断拓宽;承包作业、订单作业、电话约定作业等服务方式异彩纷呈。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285个,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市区和近九成的乡镇。三夏期间,全市农机合作社完成作业面积468万亩,作业收入1.87亿元,三秋期间完成作业面积238万亩,作业收入1.23亿。全市农机作业、销售、维修市场从业人员达到40万余人,农机化经营效益达到12.91亿元。
四是农机科技推广步伐加快,农民使用农机的技术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及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农机化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为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围绕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播、机收,花生收获,设施农业,尖椒移栽,机械深松等农机化技术,全市规范建立了20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区,示范效果显着。今年夏秋两季我市农民利用农业机械进行跨区作业,直接经济效益达2.82亿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徐自新今年买一台四行玉米收获机,收获1000多亩地,纯收益达6万元。内黄县马上乡燕庄的燕俊堂,玉米机收单机作业2500亩,纯收入10万元以上,成为了该县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