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央视《经济半小时》:三兄弟的麦收
2013-06-25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眼下麦收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南方的麦子已经颗粒归仓,北方麦收也进入了尾声。上万麦客奔波在麦田之间,从南到北一路征战。来自河北保定的粱家三兄弟,今年是头一次当麦客。毫无经验的他们究竟能否找到活?挣得到钱吗?他们会不会一直干下去还是打道回府?去与留之间又有多少无奈?《经济半小时》记者赶赴河北,全程记录三兄弟的初次麦客经历,展示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三兄弟初当麦客 首战遇挫

  六月末的保定市满城县汤村,骄阳如火。记者在这里见到了今年第一次做麦客的梁家三兄弟,满城也是三兄弟作为麦客的第一站。然而,活儿刚干没多久,梁家三兄弟的收割机就出了点小问题。

  但眼下的修小麦收割机还只是其中最小的一个问题。大部分时候三兄弟就这样把车停在汤村的路边,和一起从邯郸来的其他三个麦客等活儿。

  下午三点,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热火朝天收麦子的时候,和三兄弟一起过来的其他三个人又没活了。这让张良东有些上火,因为去年收麦子的时间比较集中,但今年就不行了。

  张良东负责带三兄弟和另外一辆从邯郸赶来麦收的共两辆车,没有活,几个大男人只能盯着熟透的麦子干着急。

  张良东开始和村民商量,先把他们的一块地割了。但这几天天气情况不错,再加上没有运麦粒的车,这位村民对张良东的劝说无动于衷,可张良东他们也不愿意轻易就放弃眼前这一位唯一的“客户”。

  然而,任凭好说歹说,这位村民还是铁了心不松口。降价、帮忙找车,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这位村民稳如磐石,却把一旁的张良东他们说的口干舌燥。

  张良东说,前两年收割机根本不用自己找活,都是村民们找到他们,一块挨着一块割,今年却要自己四处找活。

  这边三个人还没找到下一单生意,那边三兄弟也忙完了手里的活儿,两辆崭新的小麦收割机就这样停在汤村的路边上,无人问津。

  对于第一次做麦客,却在两天时间里只收了十多亩地的三兄弟来说,眼前的汤村与他们来之前所想象的截然不同。

  今年,梁家兄弟三个意气风发的花了8万块钱新买了这辆小麦收割机,本指望大赚一笔,却在第一站就遭遇到了困境。老二梁光亮说,现实情况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自己已经丧失了信心。本来他和三弟想继续向北前进,但大哥不同意。现在这边已经没有活干了,再去北边也不行了,因为北边的地面积小,还有很多是山地。而这些都是三兄弟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梁光亮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回家打工。

  三兄弟之间,大哥梁光明负责量地、指挥,老二梁光亮和老三梁雁光负责轮流开车。大哥不会开车,在来到满城的两天时间里,量尺就是大哥最亲密的工作伙伴。可即便是这把被大哥称为是“国家标准”的尺子在汤村的村民眼里却经常出现不准的时候。

  大哥告诉记者,他们的尺子在一般情况下,人家都说挺准确的,在“二般情况”下就不准确了。大哥说,“二般情况”就是人品不行。

  兄弟三人开了一整晚车从邯郸赶到满城,满怀憧憬,接连两天过去,却连油钱都没挣回来,60块钱收一亩地的价钱到最后由于各种原因往往连50都不到,这也让大哥开始怀疑最初定下的继续北上的念头。大哥告诉记者,担心到了北方同样挣不到钱,因为本来当地就有很多收割机,自己去了也是白去。

  钱赚不到手,大哥委屈也没少受。下午,好不容易收割机开始工作,不到五分钟,这块地的主人就上来制止住了大哥。村民对大哥说,50块一亩的话可以割,60块的话就不割了。张良东也帮着大哥和村民们理论,外面都是60块的价格,不可能一下子抹去那么多。但村民仍旧坚持,大哥拿起对讲机告诉车里的两个弟弟停一会儿。

  但大哥的话并没有被坐在车里的两个弟弟听到,看着自家的收割机在轰隆声中一头扎进地里,大哥站在争执的一群人中间,一言不发。

  村民们不仅将价格从60讲到了50,还要把两亩六的面积算成两亩半,又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双方以130的价格成交。

  大哥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让自己不高兴的事,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虽然大哥没有多说什么,但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情绪变得更加低落。晚上七点,天还亮着,三兄弟的这辆车已经找不到任何活儿了。

  一天下来,两辆车总共才收了不到50亩地麦子,这距离当初来满城时设定好的每辆车一天一百亩地的目标简直是天差地别。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7939-1.html

标签:农机 麦收 兄弟 经济半小时 央视

上一篇:投资1.5亿农机制造项目落户绥化
下一篇:收麦人生存状态调查:1天吃1顿饭暴晒十几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