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稻客”入川 书写财富故事
2013-09-03   来源:四川日报   

  又是一年稻熟时。我省各水稻主产区迎来一群熟悉的陌生人――“稻客”。他们犹如候鸟,年复一年,过两湖,下江淮,最后到达终点东北平原。对于大部分“稻客”而言,四川是他们一年征程的起点。他们的存在,缓解了秋收时节时间紧、农村人手不足的困境,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稻客”入川,带来了什么?

  机器入川不适应小田块

  从湖北荆门到四川隆昌,相距970公里。对于邓远超而言,这一路长途奔波,带来的是10万元左右的收入。

  8月23日,中午11时,气温34°C,隆昌县圣灯镇三台村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台安装了防陷履带的蓝色收割机正在稻田里忙碌。“要得,就240元一亩嘛!”邓远超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用隆昌方言和当地农户讨价还价。

  “哈哈,他是‘嫁’到荆门的隆昌人。”隆昌县农机局管理股股长杨华军介绍,邓远超,32岁,隆昌县龙市镇大营村九组人。不过,早在7年前,他有了湖北省荆门市的户口。2005年,邓远超前往荆门打工。在那里,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后把家安在了荆门。

  在荆门,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农机的重要性。“2006年,岳父家承包的300多亩田里种植的全是稻子,三台联合收割机三天就完工了。”

  在岳父影响下,他逐渐成了一名“稻客”。2009年,邓远超以23万元的价格购置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随后,陆续购进了各式收割机6台。

  由于荆门地区水稻机收竞争日趋激烈,他把目光瞄准了老家隆昌。不过,2010年,他带着6台收割机第一次回到故乡做“稻客”,却并不成功。“车手习惯了在江汉平原和江淮地区的大田块收割,对这种小田块不适应。”

  隆昌多数稻田泥脚较深,收割机很容易陷进去,“找挖掘机拖,一次花费就是1800元。”

  那一年,邓远超和车队在隆昌只待了五天左右,总共收割了1000多亩水稻,每亩毛利70元左右。除去开支,没有盈利,“光收割机就陷进去七八次,将近一万六千元打了水漂。”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7644-1.html

标签:农机 故事 财富 书写

上一篇:稻黄谷熟翻金浪 农机队伍收割忙
下一篇:“秋收钟点工”走俏泰安乡村田野 供不应求工钱翻倍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