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民买农机热情高:有机无路走 农机下田难
2013-09-12   来源:重庆日报   


微耕机受农民“追捧”

  金秋九月,正值中稻抢收时节,也正是大大小小收割机大展身手的时机。然而,记者下乡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地方农机推广与道路配套“两张皮”,农机作业转移通行的乡村机耕道建设严重滞后,农民购置农机下不了田、到不了地,致使耽误农时,影响了农机效率和优势的有效发挥。

  农机大户经常为路烦恼

  云阳县路阳镇文武村八组种粮大户何昌中,今年流转了一组、八组和九组共175亩土地种植水稻。他还购置了2台收割机、1台东方红拖拉机,和儿子一道帮人收割水稻、耕整田地。

  前几天,何昌中在江口镇沙溪村帮人机收,早上5点多就干起,光收割机下田就折腾了3个小时――折腾的原因就在于他得先修路。这里的机耕道绝大部分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的土路,早已破烂不堪,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又要挖坎子,又要修路,还要搭跳板,要不然,机器去不到。”何昌中说,“一搞就是天到黑,修路的时间比割谷子时间还长!”路不好,费时又费事,何昌中在机收中经常为路烦恼。

  沙溪村的农民也发牢骚――在路阳镇,机收的工费是每亩160元,而在沙溪村,工费要收200元,就因为路不好,种粮成本硬生生要比别处多投40元。

  机耕道现状制约农机推广运用

  来自云阳县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外出劳动力近40万人,举家外出农户近5万户,分别占劳动力总数和农户数的64%和16%,在家劳动力主要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

  缺少劳力,就得发展机械化作业。然而,农村机耕道现状却制约了农机推广运用。

  我市的机耕道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无人管理,无人养护维修,长期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致路况日益恶化,机耕道由有变烂,由烂变无。“近年来虽然有所改观,却依然完全不能和快速发展的农机化相适应。”市农机办有关负责人说,全市1100多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今年机收面积在370万亩以上,其中有部分地区无法机收的原因就是道路限制,许多稻田没有机耕道或机耕道不通畅。

  “近年来,开县机耕道建设项目主要向粮食主产区,尤其是水稻面积大的地方倾斜。由于财力有限,即便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镇中和镇,机耕道也只硬化了30%到40%,离农民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而在有的非粮食主产区的边远乡镇,10年没修过机耕道的情况也是有的。”开县农委副主任王洪开说,机耕道成了制约农村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一些地方的农民操作农机时需下田过埂,人力辅工多,有的地方道路不通,转移的难度大,常常还得搭块板,做桥板才能通过,浪费了时间,增加了人力,大大降低了农机作业效率。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机耕道建设与农机推广往往相互助长。在素有“云阳北部米粮仓”美誉的路阳镇,有近1/3的机耕道经过硬化。基础设施好了,农民购机积极性高涨,全镇已有大大小小收割机20多台,微耕机100多台。农机化的迅猛发展,让农民对道路有了更多的需求,反过来又促进机耕道建设。今年,农机大户何昌中自己出资万余元,运来沙石,将从家门口到稻田的一段机耕道路基整修了一番,就为了下田更方便。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7579-1.html

标签:农机 有机 热情 农民

上一篇:黑龙江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下一篇:今年“三秋”玉米机收水平力争提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