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真学霸!青岛农大学生没毕业就“技术入股”
2017-02-20   来源:中国农机新闻网   

  学生创新项目专门瞄准“小型农机”

  刘涛等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他们是青农大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科研创新的一个缩影。作为一所以应用型为主要特色的农业院校,早在2010年,青农大就成立了一支汇集学生、教师、校外专家和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的“智能农机创新团队”,团队按兴趣分组,由不同老师指导,专门瞄准智能化农机装备的研究前沿而创新。

  “大型机械研发周期长、要求高,因此对在校生来说,搞创新实验,还是小型机械更容易一些。”尚书旗表示,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上,学院结合学科特色,早早盯上了“智能农机”、“小型农机”这种目前国内最缺乏的农机领域,从而保证让学生有想法、易实现,也更容易瞄准产业需求。“不过,这个‘容易’是相对的。”他补充说,“小型农机体积小,更需要巧妙设计结构,才能实现预期作业效果。”以秸秆集束打捆机为例,刘涛等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重点突破了精准送绳、快速打结等关键技术,还发明了自立输送归集、时序相位控制等机构。

  田连祥从本科时期就跟着老师进行各种智能农机项目的最初设计,深刻体会到从学生作品到专业化生产过程的不易,“一个机器的研发周期挺长,涉及各个分部件的设计与总体的整合设计,而为了实现设计最优化,一个部件就要做出多种方案进行建模试验,各个方案的部件参数还要通过模拟效果进行优化调整。”在田连祥看来,虽然挺“折腾”,但专业和产业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含金量”。

  智能农机创客迎来最好的时代

  在青农大,学霸已不仅仅要看成绩单上分数,还要看手中掌握的专利技术。已于2015年毕业的明星学生郭亭亭也曾是“智能农机创新团队”的一员,他在校期间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先后推出一个基于双目视觉的“智能采摘机器人”和一个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喷药机器人”,这两个农业机器人都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有农民将智能采摘机器人用于采摘板栗,机器人可以通过图像采集模块实时采集采摘区域的图像,随后分析、处理、计算各板栗空间坐标,当机器人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手指”和板栗之间的夹持力,算出板栗所能承受力的阈值,就可以启动机械手刀片转动完成采摘。

  近年来,创新团队各个小组的产品层出不穷,基于单片机的玉米智能定向播种技术、基于智能机械臂的小区育种装置设计、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多数都被采用到相关实际生产当中。伴随着这一系列研发而来的团队奖励,已经多到让尚书旗说不全的程度,“‘挑战杯’国家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银奖1项,山东省金奖2项、银奖1项;其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获奖百余项。”

  “我们国家耕地资源紧张,因此推广高效智能农机对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智能机械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生产资料,我们也要培养具有绝对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尚书旗说,智能农机创客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        (青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03414-1.html

标签:农机 入股 技术 毕业 大学生 青岛

上一篇:盐城大学生变身“农机发明家”
下一篇:湖南省力争2017年完成机插秧1800万亩 水稻机插率接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