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量和施肥位置实现精准控制
在北方小麦区,通过机械化肥深施、种肥同播,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一次施肥、后续不用追肥。那么在水稻田是不是也可以实现呢?
答案可没那么简单。湖南省农机鉴定总站副站长吴文科告诉记者,化肥深施在北方旱作地区比较容易实现,在南方水田地区比较难解决。旱地只需开沟、撒肥再覆上土就可以了,但水田里有水,仅靠肥料的自身重力进不到泥土里去,而且肥料遇水易溶解,管道出口很容易形成堵塞。
必须要给肥料一个向下的推动力,把肥料打进土壤中才行,这个动力怎么给呢?王术平带领他的团队反复研究、不断尝试。一开始模拟打针的原理做了一个样机,这对液体是可以有效推出去的,但肥料是固体的,一株秧苗只需要1.2克的量,细小的管子在作业中很容易堵住。而且电机需要带动活塞反复上下运动,高速运转情况下,也容易出现故障。
此路不通就推倒重来。左思右想、苦苦思索,一天,爆米花筒靠螺杆转动升温挤压形成动力给了王术平很大的启发,根据这个原理,王术平团队成功地研发出了螺杆动力系统,可以持续、均匀地将肥料推送入土壤中。
不光要把肥料深施到水田里,还要做到精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位置。通过固定施肥管和插秧爪的距离,实现施肥位置定点;通过调节螺旋电机转速,实现肥料输送定量。终于,与插秧机搭载联动的同步精量施肥机研发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
每亩可为农民节省肥料近百元
三年前,李德辉试着买回一台施肥机,虽然不用再人工撒肥了,但是有个最大的问题是撒不均匀,有的禾苗到了收稻的时候还是青的,一亩地少收了快200斤,之后再也没用过。今年,李德辉在自家的两块早稻田用上了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3亩试验田每亩只用了3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后期并没有再追肥,而同一田块的3亩多对比田还是按照传统的施肥方法用了25公斤基肥,又追了7.5公斤氯化钾和10公斤尿素。水稻收获后的测产结果让李德辉喜出望外,两块试验田中一块产量与对比田相差无几,另一块还每亩增产了11公斤。
“这肥料施进土里,就不用担心被冲走了。肥料少用了30%,还省去了两次追肥,一亩地仅肥料和人工成本就能节省近百块。”看到效果这么明显,李德辉又接着在中稻和晚稻田用了20多亩。
“70%的肥料用量还有下探的空间,可以把氮肥的量再减一点。”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新品项目部负责人狄玄佳告诉记者,公司不断优化技术,攻克了防碰撞结构、防挂草、配合插秧机行走速度、智能化监控等技术难点,使得机械在水田作业环境中更可靠,更耐用。目前,这款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已经通过了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农机鉴定,今年下半年将投入市场。
“龙舟的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结构和原理比较科学,解决了市场上同类产品不能精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位置的难题,定位、定量施肥实现水稻需要多少施多少,有效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肥料流失和浪费。”吴文科评价说。
王术平表示,如果能将这一机械和技术大面积推广,按全国5亿亩水稻(考虑复种指数)计算,全国每年可少生产肥料1100万吨,大大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