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从事农业须有“准入证”
在瑞士,年轻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有2/3选择了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其中包括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培训时间长约3年,一般每周理论学习1至2天,到农场操作培训3至4天;一年还要安排1到2周时间集中学习农业产业发展课程。毕业后,学员一般已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期间,由所在农场提供食宿。经培训考核合格,学员可获得农业从业资格证书。该证书是从事农业的“准入证”,没有就不能独立从事农业生产,也不能享受政府的各项补贴。
环境保护:提升畜牧产业水平
牛奶是瑞士的主要畜产品,占农业产值的1/4。瑞士的牛奶卫生指标等标准高于欧盟规定,其奶制品质量和知名度居欧洲前列。
优质的农产品,首先来源于优质的生态环境。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瑞士也一度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破坏。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措施,包括限制土壤中的养分输入量、农药和除草剂必须按指定的方式使用等。农户执行这些条款,可获政府相应的补偿。
同时,按照农业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要求,养殖者要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如奶牛养殖,必须保证奶牛有足够的室外草场以及栏舍等配套设施,避免过度放牧。据统计,2010年瑞士平均每公顷草场只养食草牲畜2.9头。
此外,瑞士有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鲜奶生产到牛奶质量都由联邦政府兽医官负责,确保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处理。
(本报记者罗芸根据《浙江现代农业》中《瑞士农业考察报告》一文整理)
开栏语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立足国情和市情,也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和模式。
重庆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在推进现代农业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十分必要。从今天起,本版开辟《他山之石·国外现代农业掠影》专栏,介绍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和模式,为大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