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评
丁声俊(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是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大分工,然后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必然走向采用各种新形式的大联合。“农工商”和“产供销”一体化就是这种必然性的体现。从系统工程论出发,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必须。这种不同产业的有机结合,不仅早已在经济高度现代化的欧美成为普遍形式,而且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也得到长足发展。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借鉴意义:一是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农业产业化组织经营新形式,扩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规模效益;二是有利于农民分享合理的工商红利,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效提高其附加值,促使农民增加收入;三是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农产品资源,即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把废弃物资源化,既可加工制作多种制品,丰富市场供应,又可避免环境污染;四是有利于建设新农村,农产品加工业大都配置在规划的工业园区,在这一进程中,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也逐步改善,由此必然促进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