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机齐上阵 夏粮夺丰收
2015-06-10   来源:中国农机新闻网   

 5月31日,机手驾驶谷王收获机在安徽定远收割小麦 杨愿/摄影

  “刀客”转型搞起规模种植

  江苏扬州市的厨刀、修脚刀、剃头刀,曾经闻名天下。不过也许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从十多年前开始,扬州还出现了第四把远近驰名的刀,那就是扬州的“割刀”。所谓“割刀”,就是专指联合收割机的割刀。

  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的扬州,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早,头脑灵活的扬州人很早就开始了驾驶联合收割机走南闯北跨区机收的淘金之旅。从南到北,一年能在外干六七个月的活儿。由于技术好讲信用,一传十、十传百,渐渐扬州“割刀”声明远播。顶峰时期,仅江都区就有近两千台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

  然而如今,曾经在跨区作业市场上纵横驰骋的扬州“刀客”却越来越少见,他们都去哪儿了呢?

  6月1日,在扬州市江都区峰瑞农机合作社里,烘干机正轰轰作响;另一边,育秧流水线上正以每小时800盘的速度生产着秧盘……合作社理事长李雪峰告诉记者:“趁着这两天放晴,我赶紧把麦子都‘抢’了回来,烘干后就能卖了。接着育秧插秧的活儿还多着呢!”

  李雪峰曾经也是一位走南闯北的“刀客”。2013年,李雪峰回到家乡流转了1800亩土地,搞起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收入比跨区机收时翻了番。

  “说实话,跨区作业赚的都是辛苦钱。哪像现在,在家守着老婆孩子,用机械搞规模化种植,赚得比以前还多!”李雪峰有感而发。

  许桥村的景传来原来也是外出跨区作业机手。同样是在2013年,景传来回家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种植粮食。原来凭着2台收割机走南闯北的景传来,如今拥有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乘坐式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20多台(套),每年种植稻麦两季作物,纯收入可达40万元以上,是跨区作业年收入的3倍。“种粮食只有搞规模化才能有赚头!”景传来认准了这条路。

  三元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周昌松虽然还没有完全放弃外出跨区作业,但是外出作业范围已经越来越小。合作社流转的1000多亩地才是他关注的重点。“以前都是外出帮别人干,现在是为自己干,当然更要下工夫了!”周昌松说。

  “这些年来,扬州市传统意义上行程上千公里的跨区机收已经越来越少了。机手们跨区作业的半径逐渐变小,基本上都是跨县跨市、相互补缺式的农机跨区作业。机手们也不再盲目外出,订单服务成为了他们的新常态。”扬州市农机局副局长殷立松告诉记者,“可以说,现在扬州机手们跨区作业的半径小了,但是内容拓展了。原来都是搞机收,如今除了机收,机插、育秧、植保等等都成为跨区农机作业的新亮点。”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81154-1.html

标签:农机 夏粮 上阵

上一篇:河南安阳万亩麦田着火 小麦秋苗损失惨重
下一篇:江苏百万农机奋战“三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