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滨湖乡河东村,机手正在收割后的麦地里进行秸秆还田作业 杨雪/摄影
秸秆机械化还田土肥产量高
行进在江苏省境内,记者不时能看到路边麦地里正在作业的收割机。除了他们飞快的机收速度外,最吸引记者的是,在每台收割机的尾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装置。扬州市农机局副局长殷立松介绍,有了这个装置,秸秆能被切碎成不到10厘米长。
记者问扬州市邗江区滨湖乡河东村的老村长张庆忠:为什么要搞秸秆还田啊?张庆忠二话不说抓了一把土给记者看,“你看看,这么肥的土就是靠了秸秆还田才有的啊!”
近年来,每到夏收季节,秸秆焚烧就成为众矢之的。可是,秸秆要禁烧,就必须给秸秆找到一条好出路。2010年,江苏省出台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条例,严禁秸秆焚烧。江苏省农机局经过实践,探索出秸秆综合利用的“1+X”方法,即以秸秆还田为主,实行秸秆综合利用。
2007年,江苏省选择了13个示范县,开始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当年全省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演示会就在张庆忠家的麦地里开的。如今近10年过去了,张庆忠的麦地连年秸秆还田之后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
“原来麦子亩产只有500来斤,搞了秸秆还田之后,地力慢慢培肥了,麦苗根扎得深,长得可壮了,现在麦子亩产随随便便都有八九百斤。而且有了秸秆还田,化肥也不像以前那样用那么多了,算下来,一亩地能少用15斤的化肥。苗壮了抗病性就强了,农药也能少用不少。反正里里外外算下来,这秸秆还田好处不少!”张庆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张庆忠的这笔账得到泰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郑建渠的认同。郑建渠从2009年泰州市开始推广大面积秸秆还田以来,一直监测土壤质量的变化。根据他的测算,实施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30%,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8g/kg,小麦增产超过5%。“最关键的是秸秆还田后,土壤质量提高了,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郑建渠形象地把秸秆还田称为“藏粮于田”。
“原先我们搞秸秆还田,初衷是为了防止秸秆焚烧,没想到秸秆还田之后土壤变肥了,产量也高了,真是一举多得啊!”扬州市农机局副局长殷立松说。而老百姓们更是形象地把秸秆还田的好处总结为:上利天,下利地,中间利空气。
为了鼓励秸秆还田,除了补贴购置秸秆还田机以外,江苏省对于秸秆还田实行作业补助,部分市县还叠加补贴,每亩作业补贴能达到45—50元,农户基本上不用自己掏钱就能完成秸秆还田,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今年江苏省安排了8.4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预计全省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将超过2600万亩,全省65%以上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将由农机服务组织完成。”江苏省农机局局长沈建辉说。
“不过秸秆还田也并不是能随随便便完成的一道工序,必须保证作业质量,才会让秸秆完全腐熟,不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扬州市邗江区的种粮大户徐大中告诉记者。经过江苏省各级农机部门的不断探索发现,秸秆还田深度必须达到12cm以下,才能保证下茬作物不受影响。“所以夏收作业后保证秸秆还田技术的到位率成为了农机部门宣传培训的重点。”殷立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