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机械化起步
2015-12-08   来源:中国农机新闻网   

  除了采棉机以外,机械选型配套也影响着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例如在棉花机械化播种环节,由于播种机的动力轮和播种盘在一条直线上,导致播种后动力轮碾压,造成播种沟过深。如遇阴雨天气,会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和棉花后期生长。“选择适合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的配套机械十分关键,现有机型如果达不到当地棉花种植要求,就要进行配套完善。对配套机型的研究和推广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周立明表示。

  提升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棉花品种的培育到田间管理再到棉花收获,各个环节都需要同步发展。这其中就需要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农机企业等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对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扶持,才能早日实现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

  记者观察

  为老问题找到新办法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20%左右,机播水平不到1%,主要采用人工穴播和移栽方式,机收水平基本为零。棉花田间管理主要靠人工,植保大都采用背负式喷雾器——这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的现实情况。

  不能否认,长江流域棉区在三大棉区中机械化水平最低,既有地理气候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制约原因,也有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种植习惯的限制。在面对设备价格高、采净率低含杂率高、种植模式不适应机采等各地发展棉花机械化生产的共性问题时,长江流域棉区既要借鉴已有的先进经验,也应有所创新。

  与新疆一熟制棉花不同的是其他棉区几乎是油(麦)棉连作的种植模式,行距株距较大,采摘期过长等都与采棉机的作业条件极不相符。要想在黄淮海以及长江流域棉区发展机采棉技术,必须打破当前传统的种植模式。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点,在于选育适宜当地条件的机采棉品种、种植模式及化学药物使用的方法,积极推广机械直播及机械植保,待试验成功后再推广机械收获进而发展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一般的采棉机不仅价格高,而且体型庞大,非常不适应长江流域棉区。此前,湖北荆门曾就两行采棉机进行过试验,采收效果一般,这次枝江市又采用了专门定制的单行采棉机。设备的轻简化是必然选择。这个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改进国外设备,应该积极引导国内企业自主研发适合长江流域的小型化采棉机。

  因为设备价格过高的问题,此次项目地仍是采取租借设备的方式完成试验,一是成本高,二是难以保证试验效果。有专家就曾建议,能否给每个有棉花生产机械化试验基地的省份配置一台采棉机,就能为棉花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机械收获试验提供保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81084-1.html

标签:农机 起步 生产 棉花 流域 长江

上一篇:农机维修亟待上档升级
下一篇:第六届“精耕杯”盛典落幕,天津农机荣获4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