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二代不当高管当农场主 农闲时喝茶打高尔夫
2014-07-15   来源:新浪网   

  

资料图

 盛夏时节,田间绿油油的秧苗蹿到了两尺多高。

  在松江叶榭,家庭农场主孙红荣喂养的鸭子正在秧苗下穿梭、欢腾。

  5年前,当时36岁的孙红荣放弃了在一家企业做销售高管的职位,回到叶榭镇同建村,从父辈手里接过了家庭农场主的班。

  过去30年来,农村劳动力普遍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但近年来,松江越来越多的“农二代”放弃了“城里人”生活,主动选择“回归乡野”,出现了“逆向而行”趋势。仅在松江的家庭农场主群体中,“子承父业”的经营户已达34户。

  把年轻人吸引到田间

  7年前,松江区率先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模式,现在经营户已发展到1267户,户均经营面积118.5亩,总经营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8%以上。

  松江区制订了一整套家庭农场主“准入门槛”。包括,申请者必须是本地农民,主要从事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禁止转包土地、改变土地用途;在农民自愿提出经营申请的基础上,由本村老干部、老党员、老队长民主评定,择优选择,每年3次考核并实行淘汰退出机制……如此一来,入选的往往是本地农民中的“老把式”。

  现有家庭农场主中,55岁以上占33.7%,51岁到55岁占20%,也就是说三分之一以上将在3―5年内退休。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和居住转移,农村剩余居民还在自然减少。那么,下一代农场主在哪里?

  决定“弃商从农”时,孙红荣心里就有了一张关于绿色农业发展的“蓝图”。在探索生态种植的同时,成立一家自己的专业合作社,运用销售所长,创立属于自己的稻米品牌,走精良发展之路。泖港镇34岁的“农二代”李春风,边种田,边养猪,还兼做农机手。一到农忙时节,不少人焦急地搬来外援,他却三者兼顾,得心应手,村里人夸他是“了不起的能人”。这份“了不起”的勤劳,也给李春风换来了30余万元“年薪”。还有一些“农二代”边种菜,边种田,发展“粮经复合型农业”;另一些“农二代”在种田的同时,做起了农机合作社的营生,收入节节高。

  学历高,会电脑,精力充沛,敢于尝鲜,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也更强。“农二代”的加盟,给延续多年的农村生产和销售方式带来新风。户均118.5亩土地面积的经营,让有能力者享受到了丰厚的“回馈”,在继承中扬弃父辈的生活模式,也让“农二代”们对农民这份“职业”有了全新的感受。

  统计显示,自2007年松江探索“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至今,家庭农场户均年收入从5万元攀升至10万元左右,部分种养结合户收入可至15万元。倘若有了更多技能在身,懂经营,通营销,掌握生态种田的技术,或者成为了机械操作的能手,“多面手”的角色将有可能让这笔收入翻倍。

  孙红荣的稻米品牌已经让他的年收入达到20万元,且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不过,在孙红荣看来,“诱惑”还不止这些。这个穿着白衬衫、牛仔裤,背着一款GUCCI包的年轻人,比起戴着草帽打着赤脚的父辈,更有现代农场主的“范儿”。他说,相比市中心快节奏的工作模式,“职业农民”一年两季“农忙”夹着“农闲”的生活方式,更符合自己的个性。“农闲时,在松江城区的家里,听听音乐,喝喝茶,或者去打一场高尔夫。”

  从想种田到真正会种田

  但即便有心想种田,也未必就能种好田。

  今年1月,泖港镇新建村启动新一轮家庭农场主承包经营竞选,26岁的阮凯峰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了松江区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实际上小阮很少做农活。

  去年3月,阮凯峰从上海开放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毕业时在一家企业谋得了一份“专业对口”的职位,并且颇得老板赏识。但为了来种田,他提前半年辞职,跟着父亲学种田,空余时间再打一份零工,填补收入上的空缺。卷着裤管下地,一脚水,一脚泥,从全然不懂,到一点点领悟。

  “学会尊重大自然的规律。”让父亲手把手地教,跟村里有经验的“老法师”学,阮凯峰铆足了一股劲。平时,他拿着农技老师推荐的教材,反复看反复琢磨。今年4月,他又趁着参加农机驾驶培训的课间,溜到“中级家庭农场主”的培训课上旁听,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子承父业,可以让家庭农场的发展更稳,基础更扎实。”松江区农委主任封坚强说。在封坚强看来,“子承父业”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父辈虽然退休,但作为家庭的一员,凭借丰富的耕作经验,仍然会进行重要的协助和指导。

  相比父辈,“农二代”身上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截至今年4月,松江区几乎所有“农二代”都在学习或已经掌握了农业机械操作能力,他们对新科技、新技术所能带来的劳作改善,表现出了强烈兴趣,也因此,全区“机农结合”家庭农场主的比例得以提高。阮凯峰也去孙红荣那里“取经”。同是大学毕业,放弃了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创业”,相似的经历让他觉得找到了“导师”。“做农民不能死种田,要发展,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孙红荣的话让阮凯峰在心里默念了几遍,梦想也跟着发起光:“很想大干一场,我也希望,将来能有属于自己品牌的绿色稻米,发展种、产、销一条龙服务。”一旁的父亲永远是阮凯峰的支持者,正准备在播种期“放手交权”:“不怕失败,只要大胆去做。”

  给乡土农村带来新风景

  年轻人的想法,给传统的农村带来许多新的风景。

  孙红荣曾站在自家的稻田前凝视,忽然被一个念头击中:为何不试试“稻鸭米”――在稻田里养鸭苗,既有助秧苗除虫,放养长大的野鸭口感也更好。说干就干,他对105亩稻田采用机插秧技术,助力“稻鸭米”生长。

  用机插秧技术对秧苗行间距的控制度更为精准。这样,行距适中,间距较密,既方便鸭子在水稻田中穿梭,也方便秧苗生长。不过,机插秧对育苗和土壤质量的技术要求都不低,工序准备也有些繁复。育苗温度、湿度控制严格,土壤还需要隔年深翻、晒干、清除杂草。为此,孙红荣没少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为了稻米生长更好,去年,孙红荣还选用有机肥改良土壤,连续三年在田里加入发酵过的鸡粪调节土质,复合肥使用量逐年下降。孙红荣说,想出这些法子,都是为了探索种出“绿色无公害”的水稻,未来,还有更多“点子”等待尝试。

  “相比注重传统勤恳的老把式,农二代的思维更为活跃。”封坚强说,农业是与自然和生命打交道的特殊产业,不可能完全像工业流水线那样实现标准化,而需要“无限连带责任”的精心呵护,因而更适合家庭经营。松江区农委也在推广和鼓励家庭农场由“农二代”接班。在向父辈取经的同时,区农委在田间地头开设的课堂也让“农二代”受益颇多。从耕作、播种,到灌溉、施肥、播撒农药等田间管理,每个环节均有专人指导,确保了“农二代”在劳作中误差的降低;农作物成熟后,将由粮管所统一收购,也免去了销售压力。

  在松江区农委的工作人员看来,总有一天,大学生养猪、“农二代”接班不再会成为新闻。当农民就和从事其他工作一样,是一份职业。“都市现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需要。未来,会有更多青年人愿意留下来,松江家庭农场主还将更加职业化、专业化。”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42341-1.html

标签:农机 高尔夫 农闲 农场主 高管 不当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 幸福生活夸(图)
下一篇:华容区农机户互结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