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正在变化的夏收:陕西现代农民机械化种田成潮流
2014-06-19   来源:中央电视台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土地流转政策优化农业生产格局

  渭南夏收接近尾声,丰收几成定局。土地流转政策深入,改变当地靠天吃饭的农业格局,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化大规模投入有效保障农业丰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探索农民致富出路,现代化设备和规模化生产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眼下又到了夏收季节,从南到北各地陆续开镰。陕西是中国的产粮大省,历史上,适合粮食种植的八百里秦川也一直是陕西人的骄傲。2013年,陕西省虽然遭遇严重的干旱,但粮食产量仍然达到243亿斤,实现连续10年的粮食丰收。但今年年初,陕西关中的中东部地区遭受旱灾,往年粮食产量占陕西六分之一的渭南市,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11.9万公顷,那么,渭南今年的夏粮还能实现丰收吗?

  土地流转改变农业生产模式 机械自动化成农户首选

  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一片黄河滩地上,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各种大型机械不断往来穿梭,大型收割机不断吞下一片片麦穗。很快,成熟的麦粒就堆放在田间地头,由于是机械化联合作业,就连麦秆也很快被打成四四方方的形状,一个个散布在麦田里,收获的喜悦就这样充满每一块麦田。

  在麦田里往来穿梭的机械设备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郝明 :今年是会增产还是会增产,今年前季雨水很勤,这个每亩地在1000斤到1200斤,还有打1300斤的。

  郝明,是渭南市的一个种粮大户,他今年承包了2000亩黄河滩种麦子,虽然夏收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但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也注意到,由于雇佣了大量现代化的农机进行收割,因此,他的工作也只是开着车四处巡视正在收割的麦田,偶尔打打电话,联系下车辆,没事的时候在车里听听音乐,显得很是轻松。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郝明:总共这个黄河滩是38万亩土地,有20万亩小麦面积,现在我估计得收了有十几万亩了,现在是短平快,一天就结束,连种带收,农民一天就结束了。

  郝明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今年承包的2000亩地,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总收入达到236万元,扣除上半年的土地租金、以及种子化肥等投入后,估计能赚100万左右,如果下半年秋粮不出大的意外的话,他今年能赚200万元左右。而在今年年初碰到大旱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丰收,他也认为,这和自己的水利投入是分不开的。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郝明:自己打井,就是打对口抽。我们自己喷灌。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打一口井多少钱

  郝明:打一口井 1000多元,我们这十几米就打出来水了。

  郝明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为了保障粮食丰收,他每100亩耕地就打1口井,这样算下来虽然会花掉20多万元,但打井的投入只相当于1年净利润的10%,并且从第二年起灌溉就几乎没有成本。他说,自己敢于对农田水利进行大资金投入,是因为土地流转政策改变了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以前,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拥有很少的土地,经济产出很少,因此,打井搞农田水利建设就显得不划算,也没有人愿意投入,望天收也成了不少农民的选择。但现在,通过土地流转,使得大面积的集约化经营称为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和收益,几乎所有的种粮大户都愿意拿出一部分利润进行长远的布局,而这也能更有效的保障粮食生产。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感觉这个变化大吗?

  郝明:肯定大嘛。

  就在距离郝明几十公里外,54岁的李秀芳也在高兴地听着音乐。

  李秀芳今年租了6000多亩土地,其中小麦就种了4800亩,而现在,也正是收获的时候。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收割机收完之后打出来直接就是麦粒了?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种粮大户李秀芳:是,你看它比较干净。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壳都脱落了。

  李秀芳:对,它已经脱落,而且不用晾晒,它现在已经是干了,它不是有一个干湿度嘛,不能超过多少,也是在正常的范围以内,我这个可以直接入仓。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机械化带来的劳动力的节省,还是很多的。

  李秀芳:是。没有机械化不敢种,1000亩都不敢种,要让人收,那是不可能的。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41277-1.html

标签:农机 潮流 农民 现代 变化 夏收 陕西 正在

上一篇:北京保障农机安全抢收35万亩小麦
下一篇:甘肃省投入“三夏”生产联合收割机385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