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麦客”镰刀换成收割机 一天十几小时不停歇
2014-06-17   来源:鲁中晨报(作者:马冠群)   


“麦客”孔浩将收割机开足了马力,金黄色的麦浪被收割机大口大口地“吞进”

  麦收时节,空气中弥漫着麦香的味道。“麦客”这一古老职业依旧在延续,只是他们的镰刀已经换成了收割机。

  6月15日,在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李寨村一块麦田里,“麦客”孔浩将收割机开足了马力,金黄色的麦浪被收割机大口大口地“吞进”。当天,淄博市大部分地区小麦收割已接近尾声。

  每天暴晒在太阳下

  6月15日11:00许,骄阳似火。来自桓台县新城镇逯家村的“麦客”孔浩正和工友们在田间劳作,随着收割机的启动,原本直立的麦子被割断卷进滚筒,麦秸则被粉碎还田。

  “今年小麦成熟早,可能和今年的天气也有关系,差不多刚进6月我们就开始收麦子了。”孔浩告诉记者,自己和同伴们已经忙了半个多月了,每天都要忙活十几个小时,“虽然收割小麦很辛苦,但也要抢时间把小麦都收出来,这可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不能怠慢。”

  “我在新买的收割机上装了空调,还装上了棚子,这样就舒服多了。”孔浩笑着告诉记者,虽然收割机的驾驶室很窄小,随着机器的发动,脚下还会传来阵阵“热流”,但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其实就算这样,每天在收割机上工作十来个小时,也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

  孔浩开着收割机在前面收割,他媳妇则跟在收割机后面,用镰刀手工收割那些机器收割不到的地方。为了节省时间,孔浩的媳妇紧紧跟在收割机后面。虽然戴着帽子、口罩、围脖,穿着长衣、长裤,但收割机“喷出”的灰尘依然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当记者问到“呛不呛”时,孔浩的媳妇笑了一下,没有回答,依旧迅速地割着麦子。

  收割机数量增多影响利润

  采访中孔浩告诉记者,随着购买收割机的人越来越多,“麦客”的生意也愈发不好做。

  今年,孔浩花了6.3万元买了台新的收割机,“幸亏有政府的补贴,原价是9.3万元的,给我补贴了不少。不过就算是这样,我粗略算过,想要回本还差不多要三年的时间,这三年中机器的维修、磨损都是要花钱的,这么一算,实在是不赚钱。”

  孔浩的说法,得到了博山区“麦客”鹿长兴的认同。今年49岁的鹿长兴早在2004年就买了第一台收割机,在鹿长兴看来,2007年以前是“麦客”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收割机数量少、市场大,一部小型收割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赚近万元,一年回本绝不在话下。但后来收割机的数量开始增多,市场渐趋饱和,收割的价格被一压再压,同时油价、物价都在不断上涨,“麦客”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利润压到最低。

  “09年的时候,虽然每亩地只收70块钱左右,但那时候物价低,收70块钱也是很有的赚,现在就不行了。”孔浩说。他的一位工友还告诉记者,他在90年代末就买了收割机,做了七八年的“麦客”,回忆起原来的场景,他告诉记者:“前几年油价很低,买收割机的人也少。遇到要下雨时,每亩地的收割费都敢要到平时价格的一倍,但照样很多人来找,不过现在就没有那种时候喽。”

  机械化带来新变化

  虽然说起“麦客”的未来,孔浩和工友们显得略为迷茫;但说起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的未来,孔浩等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希望。

  在以前镰刀收割的年代,村民要将割下的麦子摊在麦场中,再用牲口拉着碾子压,压碎的麦子还要经过多道程序,将麦粒与皮儿分离,最后才能获得麦粒。不过现在,这所有的活联合收割机很快就能完成。据记者粗略统计,原来人工收一亩麦子大概需要半天的时间,然而现在有了收割机,每亩麦子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收割完成。

  老人们常说,“夏收、夏种、夏管”是“三夏”的一贯景象。不过现在,随着小麦机械化作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传统“三夏”生产开始出现新变化,机收机种同时进行,实现了小麦随收、玉米随播。

  看着一片片收割后的麦地,孔浩的媳妇告诉记者,不必耕地,下午播种机就会在这里直接播种玉米,“这块地,马上就会种上玉米,地里面的麦茬不用管,当玉米发芽之后就会将其自动顶开,这些麦茬还能起到抑制杂草的作用。”

  原标题:收割机上 每天要坐十几小时 镰刀换成收割机“麦客”依然在忙碌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41130-1.html

标签:农机 小时 停歇 十几 镰刀 麦客

上一篇:中国石化稳定保供90%麦收面积农机供油
下一篇:新疆阿图什市全力以赴战“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