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一个农机手的成本账
2014-06-0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又是一年麦收时。随着黄淮海冬麦区大面积开镰收割,麦客再一次成为田间流动的风景线。

  刘方奎,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沟头村农机手,53岁,身高一米七三,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留着平头,头发已有些花白。他参加跨区机收15年,后面8年都带着老伴儿魏志荣,两人是高密市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跨区作业队里小有名气的“夫妻档”,对机收成本心里很有数。

  我们挣的钱,有1/3花在油上

  5月29日,河南省鄢陵县张桥镇邓李村,宏基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队负责人肖振营给刘方奎联系了这几天的主要作业地点,作业价格每亩50元。

  刘方奎驾驶的是一台雷沃谷神GE25小麦联合收割机,2010年买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补了2.7万元,补贴后自己花了8万多元。“机子虽然出发前做了保养,但半年没下地了,需要磨合一下。”刘方奎解释道。

  老刘收割的第一块地不到一亩,还是块不平整的洼地,很考验技术。谈好价钱后,刘方奎略一观察就启动机子进了田,在他的操控下,高大的收割机显得很灵活。麦子被齐刷刷地“吞”进去,打碎的麦秆混合着尘土从车后喷出,散发出一股新鲜麦草的味道。十几分钟后,麦子收好了。“别看这块地小,但不平,割起来费时又费油,这么会儿大概就用了20块钱的油。”刘方奎说。

  “我们挣的钱,有1/3花在油上。”老伴儿魏志荣背着“账本包”,手里拿着测量用的黄色滚尺,在田边和记者聊起了他们的柴油花销。她说:“最近三年,一个作业季基本都有六七万块钱毛收入,作业面积都在1500亩上下不远,每年要花两万多块钱在柴油上。”

  据了解,为支持“三夏”用油,每年麦收各级农机部门都会协调配合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将农用柴油售价在原价基础上每升优惠0.05~0.10元,如果机手出示跨区作业证,还可在此基础上略有优惠。尽管有“惠农价”,但由于近年来柴油价格始终在高位运行,用油支出一直是农机手跨区作业最大的花销。

  2009年燃油税改革后,绝大部分时间不上路、过去不用交纳养路费的农机,在用油时也被征收了每升0.8元左右的燃油税,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农机的作业成本。“我知道国家有燃油补贴,在农资综合直补里。但燃油税是从我们机手这儿收的,补贴却是按田亩补,不公平啊!能不能按作业面积给我们补?这几年各种成本都在涨,可作业价格没涨,想赚钱越来越难了。”刘方奎说。

  好机手难雇,而且工资年年都要涨

  5月30日,河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鄢陵县干热风橙色预警,最高气温37摄氏度。而在麦地里,温度已经达到40摄氏度。听说第二天有雨,不停有人拦刘方奎的机子让他帮助抢收。

  结果这一天,从早上5点起来,一直到半夜1点多,刘方奎满满干了一天。中午不到12点他花几分钟扒了口饭,然后就回到驾驶室,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才出来,匆匆吃了晚饭后,又一口气干到凌晨。

  下午,在一次卸粮的档口,记者看到刘方奎嘴唇都干裂了,递给他一瓶水,结果被他笑着摇头拒绝了。等卸完粮噪音很大的收割机开远,一边的魏志荣才小声解释:“我老头儿怕水喝多了要上厕所,耽误活儿!”

  直到半夜,仍有村民拦着刘方奎的机子不让走,老刘实在累得受不了了,“领机人”邓景臣反复和村民说情才被放行。

  “回到住处,我老头儿就大致拍了拍身上,连洗澡的劲儿都没有,带着一身扎人的麦芒睡了。”魏志荣心疼地告诉记者。

  第二天一大早,老刘开着收割机又在地里忙活起来了。“本来他不用这么拼命的,可是今年实在没雇到人,只能自己干了。”魏志荣说,“现在好机手很抢手,而且工资年年都在涨。一天的工资从前年200元,到去年250元,到今年涨到了300元。”

  “物流费用这两年也涨得很快。从前年的5200元,到去年的5600元,再到今年的6000元。”魏志荣说,“主要是跨区的机子多了,物流车紧俏,再者物流车的司机工资也涨,运输价格就起来了。还有机子的维修保养,每年大约3000元左右,包括出来前做轴承保养,还有作业时割刀、皮带这些易损件的更换等等。”

  正说着,老刘的机子停下来了。魏志荣马上笑笑打断了和记者的谈话:“我要帮老头儿弄弄去。”只见她拿起一个带长拖把的抹布快步走到收割机前,探够着擦拭驾驶室玻璃上落的麦芒、灰尘等。擦完了,又帮着刘方奎清理收割机上的麦芒、麦秸秆等杂物,检查几个主要的螺丝有没有松动。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40042-1.html

标签:农机 成本 一个

上一篇:湖北省农机跨区作业启动――互助保险为机手保驾护航
下一篇: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已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