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村民眼中的农机创富先锋
2014-06-0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早就听说安徽省全椒县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得不错,每年农机作业7万亩,去年全社纯收入524万元,被周围村民称为农机创富先锋,2012年先后被省农机局和农业部命名为示范社。

  前不久,我慕名来到这里,围绕着合作社发展历程、土地怎么流转、地怎么种、内部如何分配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带动――一批人发展了农业机械化

  坐在我对面的合作社理事长喻圣林,一脸的憨厚,言谈举止中不失精明。

  与喻圣林的交谈是从他购买第一台联合收割机开始的。那是1988年,他初中刚毕业,便跟着父母料理家里承包的几十亩农田。那年小麦成熟的时候,江苏省洪泽县的几位农民开着联合收割机来这里跨区机收,每亩30元。当时的汊河村只有小型拖拉机,没有大型联合收割机。小喻跟着收割机忙前忙后。一连几天,小喻看出了门道,一台联合收割机帮别人收割,一天收入上千元,这对当时的俞圣林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小喻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他筹借了六万块钱,跑到合肥买了一台桂林三号联合收割机。这台收割机成了当地第一台联合收割机,喻圣林成为当地第一个开收割机的人。

  他回忆说,收割机买回的第一年,收麦用了9天,割稻前后用了两个月,一台收割机一年挣了近八万元。到了2002年,他家的收割机已发展到13台。周围村民看到喻家兄弟购买联合收割机致富,不少人前来咨询请教,也购买收割机参加到跨区机收的行列。特别是喻圣林每年请的帮工,头一年的帮工,第二年准买机子跟着他干。村里的联合收割机每年增加五、六台。县农机局长杨立栋说,全县的联合收割机就是这样被带动发展起来的。

  喻圣林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他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快速致富,而是他带动了一批人发展农业机械化,一起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农机局长杨立栋找喻圣林谈话,希望他在农机大户的基础上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村、镇干部十分支持,出主意,指路子,给政策。村民们更是一呼百应。于是,2009年10月,汊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了。喻圣林被推举为理事长。

  合作――就是抱团和优化组合

  喻圣林认为,合作社就是抱团,就是优化组合,使土地、劳力、机械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

  合作社成立了,农户们有钱的出钱,有机的出机,有技术的出技术,各尽其能。大家带着拖拉机、收割机入社了,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发挥了合力的优势,取得了规模效益。全村23个村民组,1100户人家,3500人,70%的劳力外出打工,村里15000亩土地除部分水田种藕由专人承包外,其余的13700亩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土地由合作社种,合作社每年每亩支付给土地流转户510斤籼稻作为分红。村长高学奉说,合作社几乎种了全村的田,打工的安心在外打工,农户的田按地亩分红,不再操心种地的事。土地流转了,农民间再没有因地界、用水起矛盾,闹纠纷。大家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村民胡道奇把家里的22亩田流转到合作社,夫妻俩在城里打工,又陪孩子读书,感到安心满足。打工挣了钱,孩子读了书,家里还有粮食,说起这些,露出一脸的幸福。

  合作社的成立,既避免了农民家家户户购买农机,又解决了无机户和无劳力户种田的困难,同时使农机充分发挥了作用。这显然是农机化发展的方向。2012年,东北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阴雨天气,对水稻收割造成极大影响。合作社根据省农机局提供的信息和要求,迅速组织97台联合收割机日夜兼程,浩浩荡荡开进黑龙江省建三江部队农场参加跨区作业。从规模、数量、路程上前所未有。他们歇人不歇机,一连干了22天,作业面积达25万亩,每台机子纯收入8.5万元以上。这次行动,使大家体会到了合作社的力量,又一次认识到,农业强不强,是由机械化水平决定的。农机手种田就是机械化种田,机械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怎么种的问题。机械化水平高,才称得上农业强。如果还靠人的一双手一副肩,农业怎么也强不起来。

  股权分红――最主要的利益调节器

  合作社的生命在于共赢。合作社使农民由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变为统一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合作比其他形式更加稳固,两者的行为目标高度一致,生产经营上的相互配合与协作趋向自觉,利益调节不再是单纯的赋予。股权分红成为最主要的利益调节器。出钱的按股分红,出机械的按机械的实际作业量分红,土地流转户按地亩分红,公平合理,谁也没意见。

  利益分配往往成为合作社的生命线,分配稍有不公,就有可能抽股走人,或另起炉灶。特别是当合作社产生最大效益的时候,公平、公开、公正必须处处体现,这样合作社才会充满希望。汊河农机合作社实行的是生产统一安排,作业单机核算。多干多得,众人心服口服。

  与合作社社员座谈时,大家算起了几年来的收入账,都说自从入了社,农机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收入年年增加。2013年每个社员的收入平均增加了2.7万元。由于土地统一耕种,统一施肥、植保,每亩节约成本300多元,每亩增产20多公斤。社员们说合作是一种合力,合作是一种财富。胡开龙讲了自己的收入,他是带着两台拖拉机和一台收割机入社的,承包的26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统一耕种,去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比入社前净增4万多元。

  说起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喻圣林胸有成竹,滔滔不绝。他介绍说,2010年合作社承担了农业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对比试验,每亩增产20公斤,2011年就被省里确定为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去年在县农机局和农委的协调下,投资80万元建成了2条育秧流水线的育秧工厂。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他们今年准备投资550万元,购买8台大吨位的粮食干燥机械。喻圣林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结构要调整,范围要拓展,技术要升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创富。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39891-1.html

标签:农机 先锋 眼中 村民

上一篇:青海重点农机技术推广获多项突破
下一篇:抢收抢种争丰收 突出重点保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