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一篇写在大地上的好文章
2014-05-20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当祖国的南方进入“三夏”大忙之际,位于北国辽阔的三江平原,正是丁香盛开、水稻插秧季节。

  5月17日,由李金祥副院长带队,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一行10余人,来到了享有“北大仓”美誉的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分局。专家此行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化与黑龙江农垦的合作,听取垦方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技术的新要求,现场考察垦区全面采用中国农科院自主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情况,更好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书写了什么样的好文章?

  中国农科院与黑龙江农垦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2009年双方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以来,按照“扩大影响、衔接产业、提高成果转化率”的合作思路,双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交流更加频繁、更加深入,成效不断显现。

  4年多来,双方先后在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人员培训、作物育种等10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中国农科院先后派出30多批专家,共260多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40多项,合作建立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有效提高了双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达到了共建双赢的目的。

  2010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建三江分局签署了水稻科技合作协议,为双方的合作迈出了扎实一步。根据协议,双方共同成立了水稻科技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并针对垦区水稻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共同组织专家研究开展协作攻关。

  在与黑龙江农垦总局负责人、建三江分局及其所属农场领导、专家座谈时,李金祥指出,中国农科院与黑龙江农垦的合作是产研结合典范,是实施科技驱动战略、支撑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具体体现。他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力争在联合立项科技攻关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他表示,中国农科院愿意在关系垦区发展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帮助。

  带去了什么样的好成果?

  水稻所与建三江分局签订合作协议以来,一批批专家先后来到生产一线,与垦区科技、生产和管理人员一道,解决了一系列制约水稻生产的技术难题。其中由水稻所朱德峰研究员领衔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获得了垦区的青睐。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左)与传统毯状秧苗(右)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38908-1.html

标签:农机 文章 大地

上一篇:装备“亳州造”麦客再出发
下一篇:山东举行“三夏”农机跨区作业队出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