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民赵新会“变废为宝”的故事
2014-04-08   来源:广西日报   

  赵新会,现年48岁,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民乐村广岭屯的一名农民,改造发明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农机。

  旧机械“变铁成金”

  赵新会说自己初中仅上了半学期,就辍学回家,跟在牛屁股后耕田。

  赵新会发现南方水稻产区,耙田非常耗时费力,驭着一头精壮水牛,一天下来,再辛勤的人,也就能耙个两亩多水田。而专用耙田机,价格又太高,“种一造稻米,一亩就500多元纯利润,太贵的农机具,农民用不起。”

  赵新会找来了一台废弃的收割机,再到专门拆解报废汽车的厂里,半买半捡,拿回一个汽车后桥,将这些“废铁”,如“变形金刚”般拼成了一台高效的“赵氏耙田机”。

  传统耙田机,用的是耙刀,遇到田里旮旯有石头之类,耙刀易卷刃损坏。赵新会“研发”的耙田机,则拆掉了耙刀,换上更高效耐用的卷筒,进行旋耕作业。

  于是,每每春耕之时,港北区农户总能见到赵新会驾着“赵氏耙田机”,“呼呼”地在田间飞奔,别人还在埋头苦干,赵新会已早收工返家……

  实践中“迸”出的“发明创造”

  赵新会的发明创造,除了提高效能,还特别能省钱。

  他家除了种田,还搞了水泥砖厂,雇了几个工人打砖。赵新会发现人工运石头,效率低下,于是他用一台已报废的手扶拖拉机为“母本”,将其“改装”成了电动铲车,专门铲石头,每小时只耗一两度电,工作效率猛增。

  干旱时节,赵新会发现自家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泵,轴承质量差,油封易坏,每次修,得五六百元,每年得修好几次。他干脆购回一台二手车床,把当废旧收购的汽车半轴等,进行再加工,然后给水泵换上自制的更牢固的加工件,一举解决了轴承易坏等问题。

  从拆车厂购回的旧件,赵新会的收购价每公斤两三元,这些看似廉价的“废品”,经他改造后用在农机具上,产生了成百上千倍的效益。

  改良后的收割机成“创富”工具

  赵新会之前曾高价购回了一台收割机。但在使用中,这台昂贵的收割机,让赵新会非常苦恼,原因是:总是坏。

  随后赵新会还对这台收割机进行了其他改良,改造后的收割机,一天能收70多亩稻谷,且每亩掉稻穗不超过10公斤,而一般的收割机,收割时每亩会掉15~20公斤稻穗。

  改造后的收割机,技艺精良,甚至连倒伏稻子也能顺利收割,贵港当地农户常是排着队雇佣他帮忙。

  赵新会告诉记者,保守算,仅这收割机每年就能给他创造10万元纯利润。他自家还种有60多亩田。若能彻底解决稻谷烘干的问题,他明年想种300亩水稻。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33075-1.html

标签:农机 故事 变废为宝 新会 农民

上一篇:农村人才回流亟须打通瓶颈
下一篇:灵宝农机闹会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