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刘少华的不悔人生:选择了农技推广就选择了艰苦
2014-03-10   来源:重庆晚报   

  刘少华下村,指导推广农业技术。 巫溪县组织部供图

  有这样一个人,出生在农村,一心扎根田野潜心农技推广,只想为广大农民多做点实事,实现他们增产增收,过上富裕日子的愿望。于是,30多年来,他奔波在田坎上,暴晒在太阳下,获得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巫溪示范片首席专家的殊荣,他是巫溪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刘少华。

  扎根农村田间专研 “包黑炭”刷新玉米单产记录

  说到农技推广,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一项非常艰苦和需要毅力的工作。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刘少华就暗下决心:要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常常对同事讲,“职业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从不认为搞农业技术地位比别人低贱。”

  刘少华明白一个道理,选择了农业科技推广,就是选择了艰苦,而多年来,他和同事们确实放弃了许多双休日呆在田间与农民一起度过。每天,太阳还没出来,刘少华就下地观察记录,直到夜幕降临才回来。夏季的玉米地里又闷又热,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又被太阳晒干,但刘少华坚持白天观察,晚上整理数据。

  为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刘少华和同事长时间留守农业生产第一线,一方面详细了解市场和农民实际需要,一方面制定农业实用技术,举办培训班、田间学校、开展科技讲座、编写实用技术小册子,帮助农民理解农业科技,帮助农民创收。

  望着坚持不懈的刘少华,尖山镇的农民刘斌说,“你们看看,刘主任这身的泥巴,晒得跟包黑炭一样,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农民。”

  正是刘少华和同事们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2010年,玉米最高单产达到706公斤/亩,2012年达到760公斤/亩,第二次刷新重庆市玉米单产记录。

  撰写技术论文助收成 真心帮扶困难农户

  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刘少华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注重收集资料的同时也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技术体系,并撰写《渝东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初探》和《薯/玉/苕旱三熟高产栽培技术》发表在科技杂志上。

  为了提高山区农户收入,刘少华也承担了农业部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课题研究,探索在西南山区如何推广机械化,并把农机农技有机结合,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土地集约经营问题。目前,他们已经确立了“薯/玉/薯”套作模式,正在筛选带幅与机械,努力走出一条西南山区农业发展新模式。

  尽管工作繁忙,刘少华还是积极帮扶结对子的穷亲,塘坊镇红土村的龚国魁。龚国魁是残疾人,家里有四口人。结亲后,刘少华多次到他们家里和他拉家常,在农业生产上给龚国魁做规划和指导。每年端午节,刘少华都到县城买粽籽和白糖,和龚国魁一起过端阳;到了春耕时候,刘少华也会送去种子和化肥款,帮龚国魁购买种子和肥料。

  一心为农民 灾情面前总是冲锋陷阵

  刘少华心里有杆秤,他认为作为农技干部,要做的就是为农民服务的工作,只要是工作需要,必须义不容辞冲锋在前。

  2011年3月18日,巫溪县普降大雪,中高山地区普遍受灾。灾情发生后,刘少华和同事赶赴灾害一线,查看灾情制定救灾措施。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刘少华均会刨开厚厚的积雪,检查土马铃薯受灾情况,并针对不同海拔马铃薯冻害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救灾措施,帮助农户补种、改种,最大限度减轻雪灾损失。

  同时,刘少华还指导农户在今后马铃薯播种时,覆盖农家肥以增强马铃薯抗寒性,防止类似灾害再次发生。

  从2010年开始,刘少华分管惠农直补款,负责对每年5000多万元的资金进行审核。在审核中,有的农户找到他抬一抬手方便方便,把面积量多一点。刘少华说,惠农直补资金可是高压线,我必须对工作负责,该你享受的一分不少,不该你享受的一分都不能拿。

  刘少华一脸认真地说,我们做工作就是要对得起良心,每个月领取工资的时候,回顾我本月的工作,我必须要问心无愧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31158-1.html

标签:农机 选择 艰苦 推广 农技 人生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高标准农田成新看点
下一篇:临西 春耕备播劲吹“生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