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纯收入1000多万元 老石家农场要当全国第一
2014-02-20   来源:哈尔滨日报   

  踏着“咯吱咯吱”响的积雪,记者走进了五常市八家子乡靠山村民富家庭农场。屋内,农场主人石振民正与准备外出的农民签订土地转包合同;院里,人们正在卸玉米种子和肥料;田间,运送农家肥的车辆正在忙乎。石振民说:“过了正月十五,我们家就像唱大戏一样热闹,签合同、卸种肥……”

  承包耕地两万亩,不当冠军不罢休

  时隔两年,记者再次来到老石家。“去年我把西院买下来,盖上了新房,这院子暂时够用了。”满面春风的石振民,说话的腔调、脸上的表情,特有成就感。

  石振民是靠山村村民,对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悟。10多年前,不少村民外出打工,将土地流转给他,一户种上几家地,老石就成了村里的种粮大户。时间向前走,耕地往大长,一千亩、五千亩、一万亩,老石很快在乡里、县里、市里、省里都成了种粮状元。

  2010年,石振民与妻子杨秀岩建立种养殖合作社,2012年女儿石畅和女婿关鑫海建立农机合作社,一个种粮大户组建两个合作社,哈市独一家。

  去年底,石振民耕地经营面积达到1.7万亩,并注册成为哈市第一家家庭农场。但老石仍不满足,他的目标是争当全国第一种粮大户。

  石振民说:“从初十到现在,天天都签订土地合同。照这样下去,一万九打不住。”妻子杨秀岩在一旁发话:“我就不愿听你留后手儿的话,现在都过一万九奔两万去了。今年不拿全国第一,明年也是把攥的。”

  全国第一的标准是什么?杨秀岩说:“去年,湖北农民侯安杰承包耕地一万九千六百亩,说是全国第一,我们超他是早晚的事儿。”

  种地赶上好政策,卖粮数钱上了瘾

  2013年底,石振民家的1.7万亩玉米大丰收。他说:“亩单产玉米1500斤,1.7万亩产粮2500多万斤,粮食全部让吉林榆树市的五棵树和九台的几家酒厂以每斤1.15元钱的价格包了。卖粮的总收入3000多万元,除去成本投入,纯收入1000多万元。如果把这些玉米装上火车,最少得两列半(一列50节)。”

  石振民随口一说,记者听得目瞪口呆。一个家庭农场就创造出令人感到惊讶的一组数字,简直不可思议。石振民说:“我们一家四口是种不了那么多地的,常年在合作社工作的就有上千人,平均每人年净收入一万多元。农忙时,还要雇用不少临时工。”

  石振民说:“我家所以能成为全国种粮大户,一靠这些年来党的农村政策好,二靠各级政府对我们的帮助。过去种地是为了挣钱,现在更看重的是荣誉。”从乡里到市里,再到省里和农业部,石振民每年都能拿回奖励证书。眼下,石振民的目标是成为全国第一种粮大户。

  借助政策快发展,适应形势出新招。2010年,石振民和妻子杨秀岩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而更现代的农机合作社则由女儿女婿建立。一家人也要明算账,种地雇用农机,价格随行就市,该优惠优惠,其余分文不差。

  而老石一门心思探索种地新招。连片种植、分片管理,社里的每一样农活儿,都有质量标准和奖罚制度,虽说是与土地打交道,但管理上更像是一家企业。

  一家富裕不算富,只有民富才算赢

  成立种养殖合作社后,石振民当上理事长,而“经营大权”却被妻子杨秀岩掌握,她还有一个官职――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岩说:“老石经常说我胳膊肘儿往外拐,常拿家里的钱,干村上的事儿。”石振民也承认,家里是女人说了算,“民富”首先是我们小家富,然后是大家富,全村都得借足光儿。

  杨秀岩说她有本“豆腐账”,专门记载着合作社投入新农村的建设情况,说白了就是花了多少钱。2011年,合作社投入100多万元,将全村54条大小村屯土路全部铺成白色路面,同时将一些田间小路铺上沙石。2012年,投入30余万元建近1万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2013年,投入50多万元,使全村700多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同时修复两座危桥。今年,杨秀岩也做好预算,再投入百万元,建设全市第一家村办老年公寓。

  杨秀岩说:“靠山村3800多口人,老年人约占四分之一,有的老年人不愿与儿女在一起住,那就到老年公寓来养老。”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30014-1.html

标签:农机 第一 全国 多万元

上一篇:备春耕 正当时
下一篇:今年农机化劲儿往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