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机科技下乡 给农民送来致富路
2014-01-07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网   

  智能化、信息化已成为国际上农机产品的发展趋势,许多先进技术的成功运用让农机产品替代人力和智力活动的作用更加凸显。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农机产品质量监管的不断加强,能够使我国农机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山东省曹县积极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并取得经验,科技下乡活动给农民送来致富路。

  科技是永不枯竭的质量源泉

  据介绍,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共分为65大类、337个中类、1374个小类,共3500多个品种,在国内市场上占有92%的市场份额,但在大型的高端产品领域,却还依赖进口。“我国产品在作业性能上与国际水平不相上下,但在产品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方面却还有着较大差距。”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俊宝坦言。由于缺乏相关的可靠性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收割机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有的甚至只有十几个小时。

  专家们认为,我国的农机产品要在质量可靠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还需突破。方宪法介绍,比如大型拖拉机上的柴油机共轨技术还没有实现国产化;电液联合控制技术在国内也刚开始研究;信息化、电子化的总线系统的研发也是从零开始。“越是走向电子化、机电液一体化,新技术的创新开发周期和难度也越大,而这些技术都是提高大型农机产品性能的技术保障。”方宪法坚信,只有不断的科技创新,才能为农机产品提供永不枯竭的质量源泉。

  曹县积极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

  近三年来,曹县农机局始终把农机科技下乡工作当作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为做好这项工作,县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制定农机科技下乡实施方案,同时,按照省、市农机局《有关农机科技下乡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曹县实际,以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为杠杆,以创新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和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纽带,以玉米生产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机械植保等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新技术为主要内容,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辐射带动”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创造性地将“送农机技术下乡”扩大为送“国家惠民政策”及“送致富之路”下乡。其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方式越来越活,效果越来越好。

  取得的成效

  三年来,全县共出动“农机科技下乡宣传车”巡回宣传190余台次;组织新型农机具展示活动60余次;展示新型农机具400余台套;共赶科技大集60多处;现场发放农机科技图书、光盘资料2000余册(个);发放明白纸、宣传材料2万余份;包括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联合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等内容的科普展板200块;解答农民群众技术咨询25000余人次;通过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近3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机管理人员600人次,培训农机技术人员8000人次,培训农机操作、维修人员2万人次。通过“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使农机部门开辟了一条服务“三农”的新途径,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惠民政策,推动全县农机化事业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成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把握了工作重点,掌握了农机化管理服务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新型农机具的热情。六是通过机手开展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农机作业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使农机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七是通过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提高了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认知度,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民增收、增效和致富的本领。

  农机科技下乡的形式

  1、积极开展“农机科技赶大集”活动。充分利用当地广大农民群众喜欢赶集的民俗习惯,组织开展“农机科技赶大集”活动。通过设咨询台、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机具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及有关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帮助农机手解决有关农机的疑难问题。

  2、组织“农机科技入户”活动。组织广大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机手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突出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围绕以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为重点,加强相关技术和操作要领的宣讲,促进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3、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和技术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从怎样方便农民的角度出发,把培训班办在乡村,有计划地抓好农机使用技术的培训。一是围绕经济作物机械化展开培训。培训对象重点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户等参加三秋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人员和新购买农机具的农民。培训内容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花生、土豆等经济作物为重点的秋收秋播农机化技术、农艺知识和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等。通过现场演示、实际操作、技术指导等形式,切实提高学员实用技能。二是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培训。农机技术人员现场讲解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本增效的优势,结合保护性耕作机械结构特点,详细说明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几项关键技术。同时,技术人员还就保护性耕作技术应注意的事项、机械使用要点,包括如何调整播种量、施肥量、播种深度,如何根据地块墒情、土质确定作业速度等一一进行了讲授。三是开展“田间课堂”下乡。围绕重点推广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开展送培训下乡,进农户到田头培训活动,以“田间课堂”的形式开展培训工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28071-1.html

标签:农机 致富路 农民 科技

上一篇:市场潜力巨大 安徽山区农业机械发展步伐加快
下一篇:小麦扬花后靠玉米授粉 田间仍是苗里下河大棚已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