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稻亦有道】水稻把好种子处理关预防恶苗病
2015-04-22   来源:新农资360网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种传病害之一,田间发病后难以用药控制,播前用药浸种或拌种处理是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种子处理不到位、病菌抗药性等因素,近几年水稻恶苗病在局部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水稻播种期间应高度重视种子处理。

水稻据江苏省植保站朱凤介绍,2014年江苏省水稻恶苗病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苏南、沿江地区发病相对较重。不同品种间发病有差异,武运粳27号、武运粳23号、武运粳24号、镇稻14号、南粳44、南粳40、盐糯12、武香粳14号、扬粳4227等品种相对较重。不同播栽方式条件下发病差异大,以机插稻和旱育秧田发病较重。

水稻“近几年水稻恶苗病呈加重发生趋势,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的恶苗病病菌对咪鲜胺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朱凤说。据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用咪鲜胺防治水稻恶苗病以来,其对水稻恶苗病防效高、稳定性好、对作物安全受到农户青睐。至今,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药剂中,咪鲜胺及其混配剂仍占大多数。据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杨红福等人2013年撰写的《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研究及治理》一文报道,长期单一使用咪鲜胺类药防治水稻恶苗病,导致不少地区恶苗病病菌对咪鲜胺单剂抗药性大幅度上升,抗性菌株成为田间优势种群,并导致田间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防效下降。加上近年来水稻机插秧面积不断扩大,育秧过程中浸种催芽环节为恶苗病病菌侵入和传播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客观上加快了恶苗病病菌对咪鲜胺抗性问题的暴露,加重了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水稻针对部分地区咪鲜胺的抗性问题,生产上要因地制宜调整药种,换用氰烯菌酯、咯菌腈、乙蒜素、精甲霜灵等药处理种子效果较好。药剂拌种,可用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水150~200毫升,搅拌包衣稻种4~5公斤;药剂浸种,可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400~700倍液,或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

水稻朱凤提醒,除药剂品种的选用外,种子处理技术不到位也是导致水稻恶苗病发病加重的重要因素。从生产实践看,浸种时间不够;浸种时把整袋种子放进浸种池,露出药液面部分浸不到药;机插秧播前分批浸种,到后期药液浓度下降,但舍不得换药,均会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生产上要保证浸种药液浓度,不能盲目加大或降低;保证浸种时间在48~60小时,浸后不用淘洗;浸种时药液要淹没稻种;机插稻分批浸种时不能废液再利用,以防药液浓度下降和病菌污染健康稻种。


如果 不喜欢,请告诉我们!

如果喜欢请告诉他人!!!



本文来自网络,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目的仅在于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9-166782-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金卡特 技术,农资知识,肥料,农药,施肥,病虫害

上一篇:【稻亦有道】水稻种植户不得不看!水稻妹妹教你如何防范巨灾风险!!
下一篇:【稻亦有道】水稻种子发芽(全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