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稻亦有道】晚稻后期异常现象发生与防治(重点关注)
2014-09-26   来源:新农资360网   

近几年来,晚稻生育后期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现象,使农民一筹莫展,值得引起重视。

抽穗不整齐。

主要反映在两系杂交稻,可能引起抽穗不整齐的原因较多,如品质纯度不高、环境条件包括使用农药等影响。不同原因引起晚稻抽穗不整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应根据田间表现以及晚稻生长期管理、天气因素具体分析,有利于找出真正原因。一般在晚稻不同生育期气温过高,会造成不同的一些异常状况。秧田期容易提早进入穗发育阶段,部分植株可能早抽穗,一般植株较矮,穗形较小,而部分晚稻生育期正常或略提早,因而会出现抽穗不整齐的情况,而在大田期特别是孕穗期后出现高温天气,一般不会引起抽穗不整齐,主要表现为颖花退化加重,出现结实率下降等现象。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两系杂交稻品种,制种时使用的母本大多为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其育性容易受温度的影响。制种过程中,母本在孕穗期至抽穗期温度适宜或较高时,表现为雄性不育,需由父本传粉完成受精过程,所结的种子为两系杂交种;而在孕穗至抽穗期若温度过低时,部分母本或母本上的部分颖花育性恢复,表现为雄性可育,出现自交结实现象,不需要由父本传粉完成受精过程,所结的种子遗传性与母本相同,制成的种子纯度下降,其中有两系杂交种,也有与母本性状相同的种子。母本自交结实引起种子纯度下降,其中有两系杂交种,也有与母本性状相同的种子。母本自交结实引起种子纯度大幅度下降,含有母本自交结实种的两系杂交种种入大田后,田间部分单株为两系杂交稻,部分单株性状与母本相同,会出现明显的抽穗不整齐现象。

颖壳出现褐斑。

主要反映在部分晚稻颖壳有褐色斑点,颜色发暗,影响晚稻的商品性。造成这种情况,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施氮过量对色泽影响最大。减少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能减少稻谷褐壳,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稻米的品质和产量。氮肥施得过多,植株变得柔弱多汁,易倒伏和发生病虫害,后期灌浆速度变慢而贪青迟熟,导致晚稻颖壳灰暗色。二是谷枯病可造成稻穗上大量籽粒变褐色,这种病菌在谷粒上越冬,水稻抽穗后侵害花器和幼颖,以后渐发展为边缘不清晰的圆斑,后病斑融合为大斑,使谷粒呈褐斑。三是受稻飞虱的危害影响,晚稻生长后期稻飞虱爬到稻穗上取食,数量大时其分泌物使稻株谷粒污染变褐色。

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

一般在8月下旬期间,晚稻颖壳张开,但不闭合,不扬花不灌浆,一般成片发生,病穗率一般10%左右,严重的超过50%,对晚稻生产影响较大。造成颖壳张开不灌浆的原因复杂,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晚稻在穗分化发育期遇到异常高温、异常低温、雨涝等情况,或者受到一些药物的影响和刺激,会出现颖壳畸形,结实不良等现象。特别在抽穗时,如果日平均气温低于20℃,或日最低气温小于17℃,可造成谷粒畸形和形成空壳,或者不良施用多效唑或二甲四氯等激素型除草剂,尤其是在晚稻拔节后施药、过量施药,也会引起颖壳畸形而不灌浆。二是与土壤因素有关。因为一些地方发生这种状况后,一般会在这些地方年年发生,可能与土壤因素有关,但究竟是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还是其他有毒物中毒,目前还不太清楚。这种田对杂交籼稻危害大,而对粳稻不明显。三是砷中毒可能致晚稻颖壳张开而不灌浆。据了解,砷中毒可能导致水稻开花后出现重颖(双颖),颖壳畸形,关闭不拢,弯曲得像鸟嘴,颖壳之内很少结实,即使结实也只有很短的青粒米,不成熟。“旱改水”的田块发生较多,造成水稻颖壳畸形、重颖、不结实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旱作的田块改种水稻后,土壤中的砷富集到表层土壤,特别是长期种植高产蔬菜,造成硫元素相对不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水稻砷中毒。以前种植黄瓜、豇豆、韭菜的田,硫元素消耗多,砷元素相对富集,改种水稻后更易发生中毒现象。大田四周有沟系,硫元素多而砷元素相对少,水稻中毒较轻。

防治晚稻后期的这些异常现象,首先在用种时,应选用纯度高的两系杂交种。其次是合理施用,特别是氮肥施用不能过量,注意磷钾肥配合施用;合理确定晚稻的播插期,避免晚稻生育后期的低温影响,注意防治后期的飞虱危害而造成褐斑的形成。最后是防止砷中毒。常年发生砷中毒的田块宜改种蔬菜,玉米、甘薯等秋熟作物,不宜种水稻,趋利避害。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9-148905-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金卡特 技术,农资知识,肥料,农药,施肥,病虫害

上一篇:【稻亦有道】水稻收割该注意些什么?
下一篇:【稻亦有道】警惕晚稻稻飞虱暴发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