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技术】 水稻稻曲病
2014-04-17   来源:新农资360网   

一、症状

  

1、主要表现

水稻稻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病菌为害穗上部谷粒, 轻则一穗中出现1~5病粒,重则多达数十粒,病穗率可高达10%以上。

  病粒比正常谷粒大3~4倍,整个病粒被菌丝块包围,颜色初呈橙黄,后转墨绿;表面初呈平滑,后显粗糙龟裂,其上布满黑粉状物,此即为病菌厚垣孢子。

  

2、 鉴别

稻曲病粒与稻粒黑粉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整个谷粒失去原形,为病菌所包围、取代;后者基本保持正常谷粒状,仅颖壳合缝处生黑色舌状物,颖壳内充满黑粉(即病菌冬孢子堆)。


二 、发病规律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

  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三、发病因素

  

1、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2、 品种

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3、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性的发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

  

4、 病原菌基数

与病原菌基数也有一定关系。上一年发病重的地块,有可能发生的就重。种子带菌多的、发病有可能重。

四、 危害

  稻曲病不仅毁掉病粒,而且还消耗整穗的营养,致使其他子粒不饱满,随着病粒的增多,千粒重下降,造成稻米品质严重下降。

  由于其病粒有毒,若用作饲料,含量达0.5%以上时,会引起禽畜慢性中毒,内脏发生病变甚至死亡。

五、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避免病田留种

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改进施肥技术

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4、 药剂防治

防治时机:

  一般要求用药两次,第一次全田三分之一以上茎秆最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即俗称“大打包”时用药(约距出穗时间5~7天左右),此时正是病功的初侵染高峰期,所以,这时抓住时机及时用药,防治效果最好,第二次在破口始穗期再用一次药,以巩固和提高防治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9-133975-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技术,农资知识,肥料,农药,施肥,病虫害

上一篇:【技术】 硅肥对农作物有十大作用
下一篇:【“稻”亦有道】技术 使用叶面肥五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