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技术】 水稻烂秧病
2014-04-11   来源:新农资360网   

症状

烂秧是秧田中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

(一)烂种指播种后不能萌发的种子或播后腐烂不发芽。

(二)烂芽指萌动发芽至转青期间芽、根死亡的现象。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

(1)生理性烂芽常见有:淤籽播种过深,芽鞘不能伸长而腐烂;露籽种子露于土表,根不能插入土中而萎蔫干枯;跷脚种根不入土而上跷干枯;倒芽只长芽不长根而浮于水面;钓鱼钩根、芽生长不良,黄褐卷曲呈现现鱼钩状;黑根根芽受到毒害,呈“鸡爪”状种根和次生根发黑腐烂。

(2)传染性烂芽又分绵腐型烂芽、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土褐或绿褐色,幼芽黄褐枯死,俗称“水杨梅”。立枯型烂芽开始零星发生,后成簇、成片死亡,初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随后长出绵毛状白色菌丝,也有的长出白色或淡粉色霉状物,幼芽基部缢缩,易拔断,幼根变褐腐烂。

(三)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分青枯型和黄花菜枯型两种。

(1)青枯型叶尖不吐水,心叶萎蔫呈筒状,下叶随后萎蔫筒卷,幼苗染绿色,枯死,俗称“卷心死”,病根色暗,根毛稀少。

(2)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开始,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再由下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黄褐色枯死,俗称“剥皮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引致水稻烂秧造成立枯和绵腐的病原真菌,均属土壤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镰刀菌多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靠菌丝在幼苗间蔓延传播。至于腐菌普遍存在,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借水流传播。

水稻绵腐病、腐霉菌寄主性弱,只在稻种有伤口,如种子破损、催芽热伤及冻害情况下,病菌才能侵入种子或幼苗,后孢子随水流扩散传播,遇有寒潮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其病因先是冻害或伤害,以后才演变成侵染性病害,第二病原才是绵腐、腐霉等真菌。在这里冻害和伤害是第一病因,在植物病态出现以前就持续存在,多数非侵染病害终会演变为侵染性病害,病三角中外界因素往往是第一病因,病原物是第二病原。但是真菌的为害也是明显的,低温烂秧与绵腐病的症状区别是明显的。生产上防治此类病害,应考虑两种病因,即将外界环境条件和病原菌同时考虑,才能收到明显的防效。

生产上低温缺氧或暴热、高温烫芽等引发。青、黄苗枯一般是由于在三叶左右缺水而造成的,如遇低温袭击,或冷后暴晴则加快秧苗死亡。

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烂秧的关键是抓育苗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抗病力,必要时辅以药剂防治。

(1)改进育秧方式因地制宜地采用旱育秧稀植技术或采用薄膜覆盖或温室蒸气育秧,露地育秧应在湿润育秧基础上加以改进。

(2)精选种子。选成熟度好、纯度高且干净种子,浸种前晒种。

(3)抓好浸种催芽关。浸种要浸透,以胚部膨大突起,谷壳呈半透明状,达过谷壳陷约可见月夏白和胚为冷,但不能浸种过长。催芽要做到高温(36~38℃)露白、适温(28~32℃)催根、淋水长芽、低温炼苗。

(4)提高播种质量。根据品种特殊性,确定播期、播种量和苗龄。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方可播于露地育秧,均匀播种,根据天气预报使播后有3~5个晴天,有利于谷芽转青来调整浸种催芽时间。播种以谷陷半粒为宜,播后撒灰,保温保湿有利于扎根竖芽。

(5)加强水肥管理。芽期以扎根立苗为主,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遇霜冻短时灌水护芽。

(6)药剂防治。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9-133957-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技术,农资知识,肥料,农药,施肥,病虫害

上一篇:【技术】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下一篇:【“稻”亦有道】技术 使用叶面肥五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