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稻”亦有道】技术 水稻的需肥特征
2014-01-02   来源:新农资360网   

     水稻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加工后的副产品用途广以及产量高的特点。它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适量的碳、氢、氧、氮、磷、钾、铁、锰、铜、锌、硼、钼、氯、硅、钙、镁、硫、硒等多种元素。在水稻所吸收的矿质营养元素中。吸收量多而土壤供给量又常常不足的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

1、水稻需肥量

      水稻养分吸收量,据产量水平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每667平方米产500千克和500千克稻草,从土壤中吸收纯氮8.5-12.5千克,磷4-6.5千克,钾10.5-16.5千克。水稻形成100千克籽粒以上,吸收氮在1.7~2.0千克,高产田略低些,低产田高些;吸收磷0.9千克左右。但随产量升高100克籽粒以上吸收量增大到2.1千克左右。杂交水稻形成100千克籽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千克、0.9千克、3千克,氮、磷吸收量与常规稻基本一致,而钾的吸收量较常规稻高0.9千克。

2、水稻对养分需求的特点

      (1)氮  水稻是喜铵态氮作物。氮素供应充足时,水稻新根才能发生,分蘖才能正常进行,叶片才能伸长。大量使用氮肥常导致叶片过于繁茂,下层叶光照不足,有利于病虫滋生,引起后期倒伏;过量施用氮肥时引起氨毒,尤其是低光照和低温条件下。氮肥能提高根系活力。氮肥表施能提高上位根的氧化力而促进分蘖,深施则能提高下位根的活力而增加每穗颖花数。

      (2)磷  磷能促进植株体内糖的运输和淀粉合成,加速灌浆结实,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籽粒结实率。水稻幼苗期和分蘖期的供应非常重要,此时缺磷会对以后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磷肥必需早施。在水稻开花以后追施磷肥会抑制体内淀粉的合成而阻碍籽粒灌浆。

      (3)钾  能提高水稻对恶劣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并减少病虫害发生,通过对促进碳氮代谢,可减少病原菌所需的碳源和氮源、提高植株三磷酸腺苷酶的活力,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作物的作物的抗病能力。钾能增加植株根、茎、叶中硅的含量,提高单位面积叶片上硅质化细胞的数量、茎杆硬度、厚度和木质素含量均随施钾增加而增加,并最终增加水稻对病原菌浸染的抵抗力。

      (4)硅  水稻是代表性的喜硅作物,吸硅量在各种作物中最多,有“硅酸植物”之称。硅是水稻的必需营养元素。茎、叶含硅量为10%-20%,高的可达30%,为含氮量的10倍,主要存在于茎、叶表皮角质层中。足量的硅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提高根系活力而减轻铁、锰离子的毒害作用,改善磷素营养和促进光合作用及其它其他代谢过程。硅能增强根的吸氧能力,减少二价铁或锰过量吸收对根系的毒害,并促进磷向穗转移。缺硅时,水稻体内可溶性氮和糖增加,抗病性减弱,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严重时变为白穗。

      (5)锌  锌对水稻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锌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苗期和穗期尤其是水稻的吸锌高峰,吸收的锌占整个生育期锌吸收的吸收量的84.6%-96.1%。缺锌是水稻生产上较为普遍的问题。缺锌最明显的症状是植株矮小,叶片中脉变白,分蘖受阻,出叶速度慢,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有人将锌列入仅此于氮、磷、钾的“第四要素”。

3、其它元素 

      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钙会引起水稻植株蛋白质含量下降,非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全氮则比正常植株少;缺钙会导致茎、根分生组织的早期死亡,嫩叶畸形,叶尖钩状向后弯曲。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9-128568-1.html

标签:水稻,稻田,大田,

上一篇:【“稻”亦有道】技术 水稻的产量形成
下一篇:【“稻”亦有道】技术 稻米品质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