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茄子灰霉病的发生症状和防治方法
2012-05-18   来源:中国农药网   

  茄子灰霉病大多数在叶面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轮纹斑,初中期为浅黄色或褐色水浸状,这是由于分生孢子和带有病原菌的花粉、花瓣散落到叶面形成侵染点所致。发病后期,有的病斑从中部破裂,并随着叶脉向四周蔓延,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处会长出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扩散到叶柄处,使叶柄折断。

  有的植株在发生生理性病害、肥害后,在衰老组织处会给病菌形成新的侵染点;茎秆染病也可产生褐色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也可长出灰色霉层。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小斑,扩展后呈长椭圆形,淡褐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表面会着生灰白色霉层。

  有时病原菌会直接侵染茎基部,严重时病斑常常环绕茎部一周,使茎部腐烂、变细、坏死,植株物质运输受阻,最后导致整个植株萎蔫、坏死,这种症状往往发生在重茬老棚中;病原菌对花器的侵染多发生在柱头、花瓣边缘,侵入形成黄色或褐色病斑,到了后期向花托蔓延,严重时整个花朵萎蔫、腐烂,长出霉层;茄子灰霉病主要为害幼果。这大多数是由于病原菌侵染花器间接引起的,研究表明带有病原菌残花的幼果发病率大大高于不带病原菌残花的幼果。

  病原菌侵染果实主要有4种方式:

  ①通过带有病原菌的残留坏死花瓣向果面与萼片夹缝内发展,引起萼片及果蒂发病,在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呈暗褐色,表面产生灰色霉层,进一步发展到果肩和其他部位。

  ②通过幼果柱头进行传染,呈浸状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呈黄褐色,表面产生灰色霉层,在适宜的条件下向果脐扩散。

  ③直接侵染萼片,引起果蒂部腐烂。

  ④果面受病果粘贴而染病。果实染病后一般不脱落,严重时产生黑色颗粒状菌核,以后逐步失水、变色、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茄子灰霉病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在露地和温室主要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雨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长出芽管,从植株的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寄主。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再靠气流或农事操作而传播,进行侵染循环。
  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始花至坐果期,发病潜育期5~7 天。灰霉病是高湿型病害。相对湿度80%以上时开始发病,达90%以上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相对湿度60% ~70%时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露地阴雨连天,光照不足,气温偏低,灰霉病易严重发生。保护地通风不良,连作多年,种植密度过大,管理差,有机肥偏少,氮肥偏多,氮、磷、钾比例失调等都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当灰霉病比较严重,阴冷天气时间长,棚内湿度大时,可以适当加大药量,并用异菌脲或铜高尚混配使用。

  防治方法
  生态及农业栽培措施调控:

  1、调节温室环境条件

  由于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可以调节栽培措施来降低温室内叶片和果实的着露量和着露时间,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国外主要通过降低湿度来防治茄子灰霉病,而在我国的温室中由于不具备降低湿度的条件,只有通过放风、调温的方法来防治灰霉病。一般采用“上午控温,下午控湿”的方法来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在晴天上午棚温升到30℃时开始放风,中午和下午继续放风,保持棚温23℃左右,降低湿度。当棚温降到20℃时关闭大棚,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左右,阴天把门打开通气;

  2、机械防治

  在发病初期摘除含有病斑的花瓣、柱头、病果、病叶,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蘸花后10~15天摘除幼果残留的花瓣和柱头,部分染病的幼果也应及时去除,降低病菌的初侵染点,从而防治茄子灰霉病的发生。在番茄上研究表明防治效果达到80 %以上,可以达到一般农药杀菌剂的效果。

  3、改善农业栽培措施。实施苗床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加强光温、肥水调节等苗期田间管理工作。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调节磷、钾肥比例,合理排灌。采用双垄覆膜、膜下灌水、滴灌的栽培方式,移栽前施足基肥,移栽后进行地膜覆盖,阻止土壤中病菌的传播。在增加土温的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与侵染。
  农药防治:

  1、上药蘸花。研究表明带有病原菌的残花、幼果的发病率大大高于不带病原菌的残花、幼果,因此在蘸花的同时可以上药从而抑制病原菌在花期对花器的侵染。在配好的2, 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然后再进行蘸(喷)花;

  2、药剂防治。茄子灰霉病的控制主要还是依赖于化学防治。目前广泛用于防治灰霉病的农药杀菌剂及方法有:

  1.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次每公顷用1125~1500克(有效成分562.5~750.0克),对水1125 L,相当于750~1000倍液,喷雾防治。花前期重点喷施底部叶片及地面,花期重点喷花和幼果,每7~10天1次,根据病情连续喷2~4次。施药要仔细,叶正、背面都要喷到,小苗喷药量酌减。

  2.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每次每公顷用375~750克(有效成分187.5~375.0 克),配成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5~7天1次,连喷2~3次,小苗喷药量酌减。

  3.40%嘧霉胺悬浮剂。每次每公顷用900~1400克(有效成分360~560克),对水1125升,相当于800~12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1次,连喷3~4次,小苗喷药量酌减。⑦15%多腐烟剂。在发病初期开始施药,老棚或前茬重病棚在发病前开始施药,每天放烟时间在傍晚盖帘前,每次每公顷用5100~6 000克(有效成分765~900克), 5~7天防治1次,连续4~5次。⑧20%百?腐烟剂。每次每公顷用2790~3750克(有效成分558~750克)烟熏,每隔5~7天施药1次,连续3次。
  一般以花期和坐果期为重点防治时期,采用喷雾施药,要注意及时通风排湿,也可采用烟熏剂;药剂防治茄子灰霉病要早,不能太晚;由于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或药剂混合使用,有利于提高防效,延缓产生抗药性。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6-16228-1.html

标签:农药 农药技术 防治 方法 症状 发生 灰霉病

上一篇:当前黄瓜、西葫芦为什么易感白粉病?
下一篇:乙嘧酚防治豆类白粉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