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早春椒类常发病害小结
2012-02-09   来源:中国农药网   

  近日连续阴雪降温天气,严重影响了辣椒、甜椒的正常生长。据笔者3月5日于寿光市纪台镇、孙家集街道办、古城杨家村等地辣椒种植区了解到,最近处于结果期的辣椒、甜椒因不良天气感病的较为普遍,主要有灰霉病和菌核病———在幼果顶部或蒂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腐烂,病斑表面出现灰色霉层;菌核病由果柄发展到全果,呈水渍状腐烂,浅灰褐色,其它部位也有相似的症状。疫病———多数先从蒂部染病,呈水渍状灰绿色斑,后迅速变褐软腐,果肉变褐色甚至连种子也变褐色。由于连续的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所以病斑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其它部位如茎杈枝叶上,常有水渍状褐斑。炭疽病———尤其是彩色甜椒,果实接近成熟时易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圆斑,中央灰褐色,上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常密生小黑点。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常有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部干缩成膜状,易破裂露出种子。

  这期本报特将有关辣椒的常发病害作以总结,以备菜农朋友参考。

  灰霉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后扩展到幼茎,幼茎缢缩变细,易自病部折断枯死。发病重的幼苗成片死亡,严重的有毁棚的可能。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或茎部均可长出灰霉,致病部腐烂。成株染病,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致大斑连片,整叶干枯。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纹状灰色霉状物。

  当棚内低温(20~30℃)、高湿(空气湿度达90%)通风不良,定植密度过大,管理不当,植株抗病性差等发病较重。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传播,从伤口衰老或死亡组织入侵。

  防治方法是,大棚温室及时通风,浇水安排在晴天上午进行,适当控制浇水量,切忌大水漫灌及过量。

  发病初期可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在阴雪天气等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可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但此时一定注意要在熏棚的第二天及时通风,避免产生药害反而影响甜椒正常生长。

  另外还可在甜椒蘸花时,在生长调节剂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预防辣椒灰霉病的发生。

  疫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为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萎死亡。定植后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使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病斑变成淡褐色,叶片脱落。茎部受害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变病斑加长,后期病部变为黑褐色,皮层软化腐烂,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而且易从病部折断。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先出现水浸状斑点,暗绿色,后病斑扩展,果皮变褐软腐,果实多脱落或失水变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该病由辣椒疫霉菌侵染所致。平均气温10℃以上,棚室内辣椒即可发病,27~30℃发病最快,在日照少、空气湿度大,土壤蒸发量小的条件下,就可侵染发病。尤其是漫灌时,就更容易造成病害大发生和流行,病菌可在病残体上和种子上越冬,来年直接侵染辣椒(甜椒)植株茎基部,疫病是大棚辣椒(甜椒)栽培的毁灭性土传病害。

  防治方法是,选用无病新土育苗或床上进行消毒。用苗菌敌药土覆盖苗床,具体配比是6铁锨土加1包25克的苗菌敌,混匀后撒在苗床表面做浮土,或在苗床喷淋72.2%的普力克600倍,均可预防苗期猝倒病的发生。

  加强农事管理,注意通风补光,防止湿度过大。选择晴天的上午浇水,浇水后提温降湿,避免高温高湿,及时拔除病株并清除出棚室集中处理。

  药剂防治是,定植后可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以保护,15天一次。发病初期可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亩施药液40公斤,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棚室中还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隔9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炭疽病  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病斑上轮生小黑点。果柄有时受害,生褐色凹陷斑且不规则,干燥时干裂。果实被害,初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或不规则斑,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并生有许多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果实上的病斑易干缩呈膜状,有的破裂。

  该病菌发育温度12~32℃,最适温度27℃,空气相对温度95%左右。棚室种植条件下,由于湿度大,温度高,往往发病较重。受损伤的果实炭疽病发生严重。种植过密或施肥不当,也会加速该病的发生,导致大面积发生。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36-100664-1.html

标签:农药 农药技术 发病 早春

上一篇:三月份小麦管理要点
下一篇:观赏南瓜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