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返乡
2016-03-22   来源:新农资360网   

偶尔知悉于建嵘教授发起“湖南百村调查活动”,我有点莫名兴奋。我1956年生于这个小乡村,退伍回来后又干了20多年的基层工作,至今还担任着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可以说,对于这个村子,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非常了解。

为了发现哪怕是一点点有调研价值的东西,为了数据更真实,我和村里的会计再一次走了一遍已经无比熟悉的村中小路,再次审视了一遍这块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返乡

青山绿水环抱的玉屏

玉皇坪村地处桃源县漆河镇东南部,玉皇坪村全村有1768人,658户,22个村民小组,水田3126亩,旱地326亩,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为主,以黄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为辅,以前还有大面积的柑桔,近些年来,由于大实蝇的危害现在所剩无几,大约不过30亩了,三年前在靠河岸最肥沃的沙地里换上了经济价值颇高的桂花树。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返乡

全村交通便利,已经硬化的水泥路通到了各组,沿着河岸的主公路长约6公里,主公路两旁一边是缓缓流淌的而贯穿全村的白洋河支流-漆河,住在河边的村民有时会驾船去河里捕捞点小鱼小虾,另外一边是近两年新盖的一排两至三层小洋楼,建楼的村民大多是从山里搬出来的,一幢接一幢,修建好的,正在修建的,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是承包给包工头,已经没有之前盖房子时村民之间你帮我、我帮你的那种热闹了,房子的主人们这个时候大多不在村里,已经外出务工;二是房子里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有的房子甚至是空房,这种现像应该也就是网络上所说的留守和空巢吧。年轻人外出务挣了钱回来盖房子,盖完房子后又要出去挣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费、学费,还有更好的生活。我们的新村部也是座落在这样一排房子的中间,是一连五间的平房,去年刚刚新建完工,算是我们整个村的文化政治中心吧。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返乡

空巢的老人

在村部暂时只设有远教站点和图书室,将来我们还要建篮球场,娱乐中心等。我平时不忙的时候常去村部斜对面的小商店,商店旁边一条小路下去就是码头,有摆渡船一停的来往穿梭于河岸之间,商店的老板娘是我们村里口才伶俐的女人,热情的招呼着南来北往的过客,也就是这样成就了她多年前建成我们村第一座两层楼房 ,商店里屋摆着三张麻将桌,平时都是一些老人和妇女,因为近段镇政府和村里正在开展打击黄赌毒的活动,玩牌的老人见到我时总会问“老转,你是不是来抓赌的?”

因为这事我特意咨询过民警,他们打麻将将算赌博吗?他说,不算赌博,因为他们每天的输赢不过就是几十元,纯粹就是娱乐,消磨时光。确实啊,在这些人中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在这里打牌娱乐一下,仅收点茶水费,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对空巢老人起到了一定的监护作用,何乐而不为呢。孩子们在放假时就在周围玩玩泥巴,或是缠着爷爷奶奶买点小零食。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返乡

这个时节下是正是中稻、棉花、花生除草的时候,正在田里劳作的大多都我这样年纪的甚至还有很多更年长的一些老人,不知情的人总会说“你们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干活,身体真好”。老人只会无可奈何的说道“儿子,儿媳都在外面打工,就每年春节能回家住上十几天,就我们二老和两个孙子在家,不搞不行呀,眼看着这么好的田抛荒了,太可惜了。

这可以说是当农村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果按六十岁就算老年人为界,我和老伴也是即将跨入空巢老人这个行列的,独生女儿和女婿、外孙远在北京,有着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一年能回来两次,有时候一年就回来一次。年轻人有自己的梦想,他们需要为自己为下一代奋斗,我们做为老一辈应该支持和理解。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返乡

不适应乡土生活的青年

走在漆河的大街上,青年男女来来往往,更不要说在沿海开发地区更是青年人奋斗发家的摇蓝。但在农村就确实难以发现年轻人的身影,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是不会呆在家里种田的。这与种田的收入有关,也与现在年轻人的观点有关。下午正好一位正建房子的刘姓青年来找村里批地基,我们聊了起来。

“建这幢房子大约需要多少钱?”

“大约30万吧。”

“建房后还有余钱吗?”

“哪还有余钱,估计还要欠7、8万的债。”

“那为什么还要修那样好呢,打工挣的钱全花在房子上了!”

“附近的人都修了,同龄的人都修了,我再不修,多没有面子!”

“那你没想过到城里买房吗?”

“我一没文化,二没有技术,不想在城里买房,但我也不想现在就回来,家里的那1.2亩田冲其量也只能填饱肚子,根本无法供孩子上学和赡养老人,哪还有钱修房子还债呢?再说,现在我好像习惯那种按时作息的上班生活,已经不适应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返乡

村里也有不少杰出的年轻人。有位姓刘的中年人,经过近十年的在外打拼,在广东云浮开了一家石材厂,拥有资产三千多万元,他是回来探亲的,问他有什么打算,他说一是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二是想把自己的公司整上市。问他最终想家安在农村还是城里时,他说把两个孩子安在城市,自己以后还是回老家住,因为老家空气清新,环保无污染,没噪音。他新建的房子也在河岸边的那一排之中,现在住着他的父母和他的小女儿。

年轻人一批又一批离开,老人也会一个接一个离开,年轻人回乡后的不适应和水土不服已经显现。明明是故乡,明明不想离开却不得不离开,终究是要回来。但回来后该怎么办?怎么才能留住年轻人?怎么样才让孩子们没有缺失的爱?我思索如下:

目前的农村还是一个低产出的地方,现在的农民仍然是一个低收益的群体,尽管国家给予农民每亩百余元的补贴,鼓励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仅仅这样想促使大部分农民工返乡是不可能的,其原因有二:

第一,真正的农村青年,他们向往的不一定是城市户口,但是他们向往城市的生活方式。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他们已经厌倦了那单调、枯燥的田园生活,已经失去了对田园的眷顾和依赖;

一个村支书眼中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返乡

第二,农副产品低收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活消费的需求,尽管他们打工的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对比在家种田的收益要高出很多倍,这也促使他们在外努力拼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今农村土地抛荒现象日趋严重,如不加以解决,再过10年,抛荒现象达到20%是有可能的,因为现在种田的老人相继离去,往后的老人,妇女对重体力的农活越来越不适应已成必然。

有时清晨我站在村子的路口,会有一些爷爷奶奶牵着背着小书包的孙子孙女们,孩子们的小脸上或欢喜或失落,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多少会有爱的缺失,这个时候我会开始想念远方的女儿,女婿和孙子。

更多权威数据和细则,敬请关注农地圈微信公号:农地圈,公号ID:quandiernews 零距离与权威专家互动。同时敬请关注农地圈网站(quandier.com),有用请转发。

本文作者刘坚铁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7-199179-1.html

标签:每天农资 农民工 可能 返乡 大部分 农村 村支书 眼中 一个

上一篇:农地圈课堂:农民的“天价”资产转换为收入来源就差临门一脚?
下一篇:农地圈:农村最急需解决的六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