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你们目前所有帮助农民的姿势都错了!
2016-10-19   来源:新农资360网   

农地圈是从事三农领域的平台,按正常不该这么“黑”农业,但农地圈自信对三农领域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农地圈大部分文章都是写给农民的,本篇也不例外,从农民的角度来分析。

一、中国三农问题有没有出路?

1、宏观:农业再怎么变也做不出增量来!

人多地少是现实情况,8亿农民18亿亩耕地红线15亿亩主粮红线,冰冷的现实就在这里。

你们目前所有帮助农民的姿势都错了!

农地圈先跟大家算个总账,土地亩数不会凭空增加,粮食产量不会凭空增加(要吃安全食品,产量会更少)、主粮进口率越来越高、粮食价格一直是中央补贴再撑着(国际粮价远比国内便宜)而且前途不乐观。具体情况请参照今年的玉米价格改革,多少农民欲哭无泪。

好了,只要会小学算术的都能算出来。18亿亩的土地总收入=18亿*粮食单产*粮食单价。如果你认可以上的分析,那么怎么算,农业的总产值都很难增加。即使考虑到作物品类和单价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些变化也不足以影响结果。

做这个分析想说明啥呢?不管是土地流转还是机械化大规模经验,农民、土地、生产工具、生产关系这几个再怎么随意组合,最后的总产值不会增加,再翻译直白一点,就是8亿农民的人均农业产值不会增加。我相信很多人应该能看明白并且理解。

当然,还有一块可以导致农业总盘子变大,就是政府补贴。从发达国家来看,美国这种人少地多的,都在大力补贴农民,况且我们这人多地少的呢。从国内目前的情况看,中央将不得不逐渐加大对三农的补贴。在农民以廉价劳动力进城服务工业,农民廉价出让土地作为招商建设用地,压低粮食价格等一系列农业反哺工业的漫长等待之后,中央这些年终于开始提倡并且出台政策且落地工业反哺农业了。于是乎,国家对三农的补贴力度越来越大。但是这些补贴补贴给谁?农民还是土地承包者?似乎有所分歧。农地圈统计,专门套取国家补贴的合作社,众矣。

你们目前所有帮助农民的姿势都错了!

另外的一块农村可产生增量的领域在政策红利。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同地同权,但目前放开的比例很小,影响的人群也很少,不具备普适性,而且即使能够影响的人群,农民本身也缺乏谈判意识和谈判能力,极少数的个体不会影响农业整体结果。

2、微观:所有的三农平台都在降低成本上下工夫

农地圈所接触的兄弟平台中,所有靠谱的三农平台,都是在降低三农成本上下工夫,比如农地圈让土地流转更容易,让三农贷款更容易,让农民更快更准了解政策。而所有号称可以增产增收的三农平台和产品,在农地圈看来都在树(tree-吹)新(new-牛)风(bee-B)。就好比时不时的市场上蹦出个养生产品和养生水一样,号称能治疗百病,也就能忽悠那些上岁数且没点儿基本常识的老大妈了。当然了,很多平台都跟农地圈有合作关系,就不深入分析了。对于这些平台,农地圈是发自内心的鄙视。

我们把视角拉长到历史的场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吃饭消费,在人民的消费比例中占比越来越低,并且会越来越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都一直在为吃饭问题而厮杀循环。这也说明了,农业长期来看,极其不乐观。

你们目前所有帮助农民的姿势都错了!

综上所述,如果仅仅站在三农问题的角度考虑三农问题,那就是个死结,怎么走都无解。唯有跳出三农之外,才有可能发现有可能的解决之道。

什么是跳出农业?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钥匙,一定不再三农领域之内。农民自己的实践,进城打工一个月,等于种地一年的收入,就是这个道理。农林牧渔第一产业的总产值只占gdp10%不到,可是有8亿农民共分。第二产业收益高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利润高于第二产业,已经是被证明了几百年的规律。

所以,中央提出要四化并举,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时进行,其含义在于,农业现代化解放农村劳动力,新型城镇化通过产业吸纳农民进城就业。可是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导致城镇化一直难以落地。再加上大家想去的大城市严格限制人口,大家不想去的小城镇随便进入(进去了也没几个就业机会),使得宏观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如人意。

你们目前所有帮助农民的姿势都错了!

但是农地圈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趋势不好改变,早适应比晚适应好。

二、农民应该清楚自身的上策中策和下策

对于农民而言,好不容易辛苦一辈子攒了点钱,给孩子上完大学,给孩子成家后,终于感觉自己一生的“使命”完成了。其实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点养老钱,购买力在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贬值。

农民之所以不富裕,不排除跟政策有各种关系,比如通过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只能种地等等。但农地圈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从来没有意识要站在财富的漩涡中心,从来没有勇气敢站在财富的巨浪之中,从来没有能力可以稳稳的在财富的大浪中畅游,更重要的是,也没有能力去承担翻船的后果。所以,农民只能被冲到财富的最边缘的沙滩上,每天抱怨农民的辛苦。但抱怨又有什么用?

随便举个例子,年初的时候,农地圈在粉丝群建议大家去固安买房(当时房价1万),很少有人去响应,等房价涨上去了(2万),粉丝后悔说可以买没买,跟百万财富擦肩而过。也有粉丝说农地圈不务正业,不谈农业去跟大家谈房地产。他们不会想明白,当有弯道可以超车的时候,农地圈给了粉丝机会,只是他们不明白。农地圈想说的是,固安还可以买,但估计没有粉丝敢跟了(被当前的房价吓破了胆),也很少有粉丝能跟上了。

你们目前所有帮助农民的姿势都错了!

周末去参加了个活动,在做的大多是工作二十年左右的人群,帝都某财经报社长跟在做的人大谈经济,大谈房地产。当谈到所有的买房人都是穷人的时候,当谈到房地产脱离了自住需求就有风险的时候,当谈到房地产是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的时候,当他用自己的周期理论来解释房价要大跌的时候,当谈到他公号的某篇文章有先见之明的时候,我看到在做的所有人都在虚心的拿小本记着他讲 ,心里莫名感到一丝悲哀,顺便点拨几句,反而招致全场“攻击”。

农地圈想说的是,不懂可以,别乱说;误人可以,但不要这么误人。

翻旧账没有任何意义,农地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口的流动,未来绝大部分农村和大部分中小城市、城镇,都不可避免的成为经济的塌方区。

在此,站在农民的角度,给出上中下三策。能不能听懂,在你们自己。

你们目前所有帮助农民的姿势都错了!

农地圈科普(财富在不停的流动,不同的形势下,资产的价格会被重新评估,从而导致财富在不同的资产持有人之间相互转化,看似大家都什么都没做,其实你的钱,已经无形中流到别人口袋里了,比如这轮房价暴涨,每个大城市有房人都有数百万的收益,虽然他们啥都没干,这轮房价暴涨(高估值)一定伴随这其他资产的暴跌。理解了这段话,再看农地圈下面的建议)

1、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对于有思维、有想法、有能力的农村人,离开农村是最明智的选择。去哪?大城市。要是子女在大城市,就去跟子女,顺便可以做点小生意。不要去什么返现创业,跟大势逆行。农村改革中一定有些许机会,同时也伴有财富的重新分配,也许有极少数人能成功,但你成功的概率极低。真正去返乡创业的人群,要么是在大城市里混不下去了,去农村赌一把。要么是根本没有任何判断能力、对三农没有任何研究的“小鲜肉”。

当然了,指望所有人都离开是不可能的,小部分人看做到,并且可以在大城市就业和定居。这总比呆在毫无希望的农村要好。

你们目前所有帮助农民的姿势都错了!

2、走不了,也要卡住位置

农地圈不能否认农村多少还是存在些机会的,但这个机会不是做农业。哪怕做个农资经销商也比作农业生产本身要好。伴随的互联网下乡,农村一定有效稀缺资源会成为这些人争夺的焦点。如果你走不了,就卡住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是什么?信息入口、服务入口。为啥你能成为入口?因为你地头儿熟,比外来人更具备优势。比如你可以承包个商店,顺便跟快递公司联系下,作为各个快递的村里收发点,把对外的各种服务整合到你这,比如代缴话费之类,顺着这个思路展开。然后,你就等着发个小财吧,最起码将来养老无忧。当然了,要这么多,你起码在村里人品要好,人品差的不得了,就免了。

你们目前所有帮助农民的姿势都错了!

3、什么都不动,就是下策。

如果你说我去大城市也混不下去,也没亲戚朋友在;在农村也没能力去做信息和服务入口,那么你就老老实实的种地吧,当然了,什么都不建议也说不过去。这个建议就是守住自己的保命钱,贬值就贬值吧,别再花什么冤枉钱就行了,目前大部分的入村体检、营养保健品、P2P理财基本就别买了,也没啥作用。如果在有可能,可以考虑把钱交给子女去打理。(前提是你的子女不是个败家子且不在农村和小城市)

还是用这8个字结尾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农地圈微信公号:农地圈 ID:quandiernews 小编个人微信:urbannization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7-198997-1.html

标签:每天农资 农民 姿势 帮助 所有 目前 你们

上一篇:6大部门联合发布,试点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何去何从?
下一篇:[辩论] 涉农工商资本下乡不需要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