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栽培管理】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35)——黄瓜棒孢叶斑病(黄瓜褐斑病)的诊断与防治(下)
2015-04-20   来源:新农资360网   



一、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

该病原菌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多寄主真菌,可为害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蔬菜,还能为害木薯、烟草、葡萄、桉树以及一些观赏植物,使寄主叶片产生病斑或叶缘坏死,但难以侵染芹菜、水萝卜、烟草、苦瓜等。目前报道较多的为该病菌对橡胶、芝麻、大豆、黄瓜、番茄的侵染。因此,多主棒孢霉不仅是保护地两大重要作物番茄和黄瓜的致病菌,也是多种蔬菜潜在的致病菌。随着蔬菜设施栽培的发展,要严密监测该菌的传播蔓延。

二、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规律。

1、病原菌侵染来源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杂草在土壤中或随其他寄主植物越冬存活。此外,病菌还可产生厚垣孢子及菌核,度过不良环境。病原菌在残株中可存活2 年,成为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初侵染源。也可在种表附着状态下存活6 个月以上,翌年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菌源。初侵染后的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向周围蔓延。一个生长季病菌可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日益加重。

2、病原菌的传播方式及侵染过程

田间发病后,在适宜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和农事操作传播,也可通过种表附着病菌或种皮内潜伏休眠菌丝进行种子传播。通过曲利苯蓝染色法对接种叶片染色观察病原菌侵染过程发现,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可从气孔、伤口侵入,也可以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或从叶脉处侵入,潜育期5~7 天。该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形式多样,孢子可通过孢子一端、两端、两端一侧或一端一侧等方式萌发伸出芽管,但以一端及两端萌发方式为主。不同温度条件对孢子萌发方式有明显影响。

3、田间发病条件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 ℃,产孢的最适温度约为30 ℃,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90 %以上才能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因此,多主棒孢菌具有喜温好湿的特点,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流行和蔓延。叶面结露、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都会加重发病程度,昼夜温差越大病菌繁殖越快。另外,氮肥施用过量造成植株徒长或多年连作,均有利于发病。通风透光条件差时病害发生严重;多雨、凉夏时发病多,秋季延后栽培时应多加注意。此外,种子带菌也是造成该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三、黄瓜棒孢叶斑病综合防治

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首先应从农业措施入手,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在上茬黄瓜拉秧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利用硫磺熏蒸消毒,以减少下茬黄瓜初侵染源。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热消毒处理杀灭种表所带病菌,该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时间为10 分钟。也可根据该病原菌喜温好湿的特性,通过降低保护地内空气湿度、减少结露机会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菌扩展的温、湿度条件,能有效控制该病的为害。在进行农业防治的同时应结合化学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该病菌侵染成功率非常高,若在超过3 %的植株叶片感染发病后施药,则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所以做好早期防护措施、及时施药是关键。发病初期可及时施用40 %腈菌唑乳油3 000 倍液、40 %嘧霉胺悬浮剂1 500 倍液、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1 %乙蒜素乳油2 000 倍液喷雾防治,5~7天喷1 次,连喷3 次。如果误诊,喷施了防治霜霉病的烯酰吗啉、霜脲氰,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硫酸链霉素,防治炭疽病的咪鲜胺等药剂,那么对防治棒孢叶斑病几乎不起作用。近年来,尽管寄主植物栽培时喷施了多种杀菌剂,但棒孢叶斑病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病害难以控制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广泛采用的连作栽培模式,促进了病原菌的连年累积;另一方面是多主棒孢菌菌株极易变异,易对多种杀菌剂产生抗性。研究发现,同一化学药剂连续喷施3 次以上的黄瓜大棚中,病原菌多主棒孢菌的抗药性出现几率显著增加。因此,在棒孢叶斑病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频率和剂量,并且注意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这样才可能达到抑制抗药菌株出现的目的。

欢迎订阅《中国蔬菜》,邮局订阅代号:82-131,订阅热线:183-1116-7860

蔬菜·中国:www.cnveg.com.cn


长按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本微信号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0-166741-1.html

标签:中国蔬菜叶斑病 褐斑病 诊断 防治 手记 管理 博士 诊病

上一篇:【热点】河北上千亩流转土地被毁约弃耕 地租难以兑现
下一篇:【市场分析】2015-4-20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