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一个影响国际控释肥料行业标准背后的故事!
2016-09-05   来源: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由我国主导制定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其颁布实施落地有声,尤其在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借标准国际化这一“东风”为我国化肥产业科技创新、技术输出、产能合作、贸易往来等方面蕴育了新的机遇,为行业注入了正能量,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同时,这一国际标准的颁布让中国化肥有了国际话语权,为我国肥料企业走出去开辟了快车道,具有里程碑意义。 

                           ——背景 
  标准背后的故事 
  控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的消息一经发布,让业内为之一振,为低迷的化肥市场平添了信心和希望,也为中国化肥制造增添了自信和正能量,然而,标准背后的故事并不轻松,更令人深省。 “标准制定原则是协商一致,历经3年多时间,经过多次讨论、审议、修改、投票等艰辛过程,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顾全大局,其中有妥协也有坚持,作为中国主导制定的第一批肥料产品国际标准终于颁布了,实属不易。”作为控释肥国际标准制定召集人、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主任、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刚感叹道。 
  博弈 
  “2012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会议上,我们正式向国际化标准组织(ISO)提交申请主导制定控释肥国际标准,一经提出便引发了较为激烈的争论和质疑。为此,我们将我国的控释肥行业标准以及农业部的试验示范数据翻译成多国语言,做了大量的解释性工作,可谓是工程浩大。”谈到这时,刘刚深沉的话语仿佛将那段艰难经历重新回放。 
  引发争议 
  对于当时投票、审议立项的环节,刘刚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2012年11月发起投票,2013年2月通过投票,当时16个成员参加投票,12票同意,4票弃权,一些国家含蓄地表示不同意。ISO规定一个国际标准要求有 5个以上的国家(包括5个国家)愿意参与才能立项,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美国、德国等7个国家都表示愿意参与制定这一标准,终于获得立项。2013年6月我们正式提出工作草案(WD)稿,8月讨论,过程异常激烈。一些发达国家当场提出质疑——中国做了什么?凭什么来制定标准?” 
  再次受挫 
  2013年10月正式提交委员会草案(CD)稿,2014年3月进行投票,这次参会成员从原来只有16个成员增加到21个成员,很多国家都陆续参与进来并具有投票权,但最终投票结果不尽人意。只有10票同意,没有超过一半,1票不同意、2票同意附加意见、8票弃权,争论激烈。“此次会议后曾有一瞬间我也怀疑过控释肥国际标准能不能再进行下去。”刘刚回忆道。 
  多方沟通 
  “每次参与国际会议后,我们定会抓紧一切时机与各国代表沟通、交流,用数据、事实说话。”刘刚表示,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大大小小会议不知道开过多少场,每次开会争论都很激烈。那段时间每天都往返在说服、讨论的路上,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在米兰会议上进行讨论,年底进行草案国际标准(DIS)稿投票,通过努力,2015年3月通过投票, 23个成员投票,16票同意,2票不同意,5票弃权,荷兰、美国、加拿大等国提出了37条意见,ISO 规定要求2/3以上赞成就意味着通过。” 
  正式发布 
  “2015年4月在马德里会议上进行讨论,2015年底提交了最终稿,2016年2月份进行投票,这时已有25个成员,经过做大量工作有20票同意,5票弃权。2016年4月正式发布了控释肥料国际标准。 我们欣慰、欣喜,更多的是骄傲、自豪!中国第一次主导制定肥料产品国际标准是中国化肥实力的一次集中体现,更是改变国际对中国化肥制造的形象和印象的一次较量和博弈。”刘刚微笑着说。 
  心愿:让世界对中国肥料有一个新认识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做了非常多的妥协让步,包括氮、磷、钾的含量标准、分析方法等,但中国也坚持了原则。”刘刚说,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肥料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而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在质疑、反对、争辩、吃惊、认可声中尘埃落定。“记得多年前和金正大同去欧洲参观,试图了解、学习控释肥先进技术,但遭到拒绝。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下,我们更坚定了信心,希望尽快拿到制定控释肥国际标准的主动权,并毫无保留向世界公开、共享。”刘刚长舒一口气,随着控释肥国际标准的颁布,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中国化肥自此有了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控释肥料的快速发展是一些发达国家没有想到的,也很吃惊,尤其中国将控释和速效相结合,与其他常规肥料掺混推广应用在大田作物,成本增加不多,但肥效延长了,社会效应显着,农民很受欢迎。所以,今年11月在山东临沂还要召开一次标准会议,希望国际肥料生产企业巨头到中国参观,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中国控释肥料产业发展规模和实力。 
  标准内容 
  我国缓控释肥料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2000年以后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过企业投产后,我国才真正拥有了商品化的缓控释肥料,目前已经到了170万吨的包膜产能,专项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实现从赶超到领跑的转变。通过这些年的研究和自主研发,国家层面给给予大量支持。控释肥国际标准是在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标准里共推进了9项要求,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进行详细说明。 
  1.适用范围。适用于含一种或多种主要元素以控释形态存在的,通过掺混和特殊工艺加工的控施肥料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国际标准的特定方法,在里边还引用了欧洲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定义五个术语,包括:控释肥料、控释养分、初期养分释放率、累积养分释放率、养分释放期。 
  4.分类。产品按核芯种类分为:控释氮肥、控释磷肥、控释钾肥、控释氮磷钾复合肥、控释掺混肥料(BB肥)以及其他以氮磷钾为主要养分的包膜控释肥。 
  5.要求。颗粒状产品,具自由流动性,无水分,无其他杂质。 
  6.试验方法。外观、总氮含量的测定、有效磷含量的测定、钾含量的测定、粒度的测定、养分释放率以及质量分数 
  7.采样和试样制备。采样方法、样品缩分、试样制备三方面。 
  8.标识和标签。产品标识和标签应符合相关国家(地区)法律法规。应遵守健康、安全、环境、仓储和运输的相关法律规定。 
  9.包装、运输和贮存。每袋的净含量可以经过协商确定,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潮、防晒、放破损,产品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94115-1.html

标签:化肥 行业资讯 背后 故事 控释 影响 国际 一个

上一篇:伤心!玉米现状,没有定价权,秋后价格低也得卖!
下一篇:中国主导制定控释肥标准 实现化肥外交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