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今日碰撞:农资集体失声
2012-10-17   来源:中国新型肥料网   

    上周,一家养猪企业在网上公开了他们的工作台账,其中包括为猪注射疫苗和各种必须药品的详细记录,以此来反击网络上众多对养殖行业不了解的人们对整个行业 的误解。类似的事件在农资行业中正在不断上演。近期对于山东寿光蔬菜生产的报道也引起了一阵混乱,该篇报道充满着对蔬菜生产中违规使用农药的细节描述,猛 一看触目惊心。全篇都是化名的个人叙述,没有客观的检验数字,没有对监管机构的采访,也没有对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客观采访。网络时代,黑掉一个行业非常 容易。而农资行业近几年所面临的正是来自社会越来越多的质疑与猜测。农资行业在应对此类事件上缺乏经验和能力,因此出现了集体失声的情况。

    甲方 清者自清 无须自辩
    网络兴起,人人都成了“记者”,大家对懂或不懂的事情都会评头品足,这是天赋人权,无可厚非。公众对农资行业关注是因为大家关心农产品质量,但以公众的知识储备来看,让其了解农资产品的情况具有相当难度,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作为具有相当专业性的农资行业来说,我们对农业生产的价值是下至每位农民上至农业部部长都完全认可的。每年农业部对农业生产的总结,都在肯定农资行业对农 业增收增效的作用巨大。这种肯定是最有价值的。网络上的各种“吐槽”不过是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公众集体发发牢骚吧。无须太认真应对。
    农资行业还是要把精力盯住农业生产的发展,随时针对农民需求提供合适的新产品,这才是把行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乙方 行业形象 人人有责

    农资行业正在被公众有意无意地质疑甚至攻击。目前在网络新闻中,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是公众关注度最高的,而每一个食品安全的话题的最后一个落点都是农资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是否安全合理。


    蔬菜农残问题会追溯到农药的质量,农产品的品质口感会追溯到化肥是否过度施用,水果早熟和个头会追溯到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等。而事实又怎样?事实是中国的高 毒农药禁用标准已经比有些国家还要严格,而化肥的品种、质量已经比以前大大提升。但在对农资行业知之甚少的公众面前,农药、化肥、植调剂都是负面新闻远远 大于正面新闻。设想一下,一个行业如果在公众面前成了一个问题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会不受影响吗?一个问题行业如何获得更好的政策协调,如何顺利地融资发 展,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作为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把为行业正名作为大事来做。这是农资行业必须正视、必须想办法改善的大事大非。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37436-1.html

标签:化肥 行业资讯 失声 集体 碰撞 今日

上一篇:九江专项整治成品油市场
下一篇:云南秋粮预计“十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