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餐厨垃圾制肥料 一天可消化200吨剩饭菜
2013-05-15   来源:中国新型肥料网   

    提起餐厨垃圾处理,很多人会想到双流县文星镇那个以“吃”餐厨垃圾出名的处理站。吃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肥料”,经济又环保而被媒体屡屡提及。现在,一座“食量”更大、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更高的处理站在它身后拔地而起。它就是成都市中心城区首座餐厨垃圾处理站,厂址位于双流县餐厨垃圾处理站的正后方。

    近日记者从成都市城管局获悉,这座处理站的日处理能力约200吨,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基本解决中心城区的餐厨垃圾处理问题。目前,处理站的各项工程都已进入收尾阶段,设备正在进行调试。预计最快今年6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三个步骤:

对干垃圾生化处理

    昨日,记者在双流看到,五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这座处理站由成都市城管局和北京嘉博文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兴建。技术人员徐寿田告诉记者,这五栋建筑分别是办公楼、菌种厂、生化处理厂、污水处理车间、库房。目前,车间内40台生化处理机已经安装到位,一天能处理200吨餐厨垃圾,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更高。

    油腻腻的餐厨垃圾变成干燥的肥料,需要经过前分选、生化处理、后分选三个步骤。双流文兴镇的餐厨垃圾处理站站长李晓科为我们一一介绍。“第一步,前分选。”李晓科说,潲水随着收运罐车拉到前分选区,经过三次过滤,水分和无机物(筷子、塑料袋、酒杯等物质)分离出来,剩饭剩菜等被留下,进入下一个生化处理步骤。“分离下来的污水通过地下管道进入污水处理车间,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旁边的西航港污水处理厂。潲水通过紫外杀菌,在分选的同时还实现了除臭。”

高温发酵:

10小时后垃圾变成肥料

    经过分选后,可用的餐桌剩余食物通过储料仓的四个出料口,被运送到生化处理车间。生化处理厂是潲水无害化处理的主要“阵地”,潲水在这里经过高温、发酵、干燥过程,最终成为有机肥料。这是餐厨垃圾处理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耗时的。“垃圾变肥料,全程需要约10多个小时,这个过程就占了10个小时。”李晓科说,新站建成后,全自动化操作,需要消耗的人力很少。“这个还不算终端产品。”李晓科随后带记者来到后分选车间。他介绍说,一些骨头等物质比较坚硬,高温加热也难融化。因此,在后分选车间,还要进行最后一次筛分。挑出那些杂质后,餐厨垃圾整个处理过程也就完成了,作为成品进入库房储存。最后,被制作成有机饲料和有机肥料。李晓科介绍:“相比于一般的化肥,这种肥料营养物质更多。”他透露,新厂建成后,年内投入使用后,每天最多能生产出150吨有机肥。

独家秘籍:

加点“真菌”垃圾变宝贝

    看了餐厨垃圾“华丽”转身变成肥料的过程,也许你会觉得太简单了。生化处理10个小时,就能“蜕变”成有机肥,里面肯定加了“独家密料”吧。“里面还真加了‘料’。”徐寿田说,每处理2.2吨垃圾,要加300克的真菌。菌里含有大量有益的微生物,经过加热,繁殖生长,可以杀死餐厨食物里的有害病菌,把食物里的大分子链降解,进而将垃圾制成肥料。这种肥料更易被植物吸收,提高土壤肥力。

    这个真菌就是他们的“独家秘籍”,“这可是公司机密。”一旁的李晓科补充道。

    徐寿田告诉记者,这些真菌需要经过8个月的时间才能培育完成,生化处理厂附近的菌种厂,就是专门培育这种真菌的。徐寿田说,他们公司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当地设立菌种厂,成都是第一个。

    徐寿田透露,把“厂房”搬到成都之后,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产量会增长几十倍,而培育的周期也会缩短至一个月。

新闻链接

餐厨垃圾处理站分两期建设

    成都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成都已紧锣密鼓地拉开试点“主战场”,除正在加紧建设的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厂,建设末端处置设施外,还正在筹建前端收运体系。

    该负责人表示,中心城区首个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将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在双流,日处理能力达到200吨,其治理模式与双流已建成的日处理能力达2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站相似。二期工程的日处理量将达到300吨,建设地点已锁定在长安垃圾场。

    为破解中间的收运难题,一个独立运转的餐厨垃圾收运体系正在搭建。“去年成都已经采购了78辆专用收运餐厨垃圾的车辆。餐厨废弃物收运系统投资达7782万元。主要包括收运设备购置、停车场建设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为配合体系建设,还将采购2.4万个餐厨垃圾专用收集桶,免费提供给餐厨垃圾产生单位。”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36861-1.html

标签:化肥 行业资讯 饭菜 消化 垃圾

上一篇:中国石化湖北化肥厂抓质量零投诉
下一篇:南化公司成功开发高钾肥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