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营口鲅鱼圈海关为进口化肥开“绿灯”
2014-04-15   来源:   

   “今年化肥价格比起往年要贵一些。想当年买碳铵、尿素这些传统肥料,当地厂子就能解决,而且选择的牌子还多。”一位农民感叹道。 


  “可不是,城区的舍芸牌碳铵,怀仁的奋飞牌尿素,这都是响当当的好肥啊,这几年都去哪了?”另一位农民接过话茬儿说。 

  这是日前记者在山西兴雁农资采购供应站听到购肥农民的议论。在晋北的朔州,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看到今年从外地购进的化肥品种虽多但价格略高,当地农民有些无所适从,有人自然想起本地原来的化肥企业给他们带来的便捷和实惠。 

  据了解,朔州市所辖的6个县区,过去有5家小氮肥企业,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化肥企业,如今这些企业都去哪了?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研。 

  城区扩展  污染企业难生存 

  顺着大运二级公路从朔州市向大同方向走,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地处怀仁县的山西中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前身是国有老化工企业——怀仁化肥厂,1966年建厂,1970年正式投产运行,2002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更名为山西中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曾是山西省化工行业99家氮肥骨干企业之一,全省首批“4改6”尿素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有尿素、碳酸氢铵、编织袋及其他化工产品,合成氨年产能6万吨,涂膜塑料编织袋年产300万条,在同类产品中有很高的信誉度,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收作出过巨大贡献。 

  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中安化工逐渐被城市居民住宅所包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已严重影响到全县的环境状况。受氨氮气味影响,居民要求企业搬迁的呼声不断。当地政府严格依照相关法律程序,对该公司实施破产改制。这一举措实施后,当地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减少。 

  凡事都有两面性,环境是治理了,但却给老百姓用肥带来诸多不便。“没有化肥厂,空气好多啦,可老百姓买化肥的费用多掏了。”附近农民李大爷对记者说,靠种地维持生计的农民,就盼望年年风调雨顺,多打粮食,有个好收成。现在没有当地化肥,只能买外地的肥料,首当其冲的是种粮成本增加。“每亩至少增加60多元的购买化肥成本,但也没办法,庄稼人种地总得用肥啊。”李大爷说。 

  市场倒逼 老化企难经风雨 

  在朔州还有一家化肥企业——朔城区化肥厂,是上世纪70年代兴建的年产3000吨合成氨小厂。该厂几经改造,已具备年产2万吨合成氨生产能力,是山西省授予的无泄漏工厂,员工有300多人,其管理水准曾经是周边地区小化肥的样板和典型。该厂在满足当地农民购肥的同时,其生产的舍芸牌碳铵还曾远销内蒙古、四川、河南、安徽等地。 

  由于企业改制和市场疲软,该厂管理层也曾经尝试过利用脱硫废液生产硫黄,实施过联产甲醇改造、造气炉改烧无烟煤为兰碳等等,以期改变半年生产、半年停产的状态,但均无力回天。化肥厂生产所用的主打设备仍然是国家明令淘汰的2D型压缩机,能耗较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在开开停停的折腾中,朔城区化肥厂也不得不走上破产倒闭之路。 

  市场很无情,但也不乏转瞬即逝的机遇。“化肥厂几次机遇都没有抓住。比如,因距离中煤平朔公司不远,曾经想让平朔公司收购,专生产煤气供应民用,因当时该厂还属于利税大户,政府不愿意,不得不中途泡汤;上马稀土复混肥,进行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本是很好的机遇,结果也没弄成。”一位原化肥厂的老职工感叹道。 

  想当年,朔城区化肥厂碳铵品牌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确实是叫得响、过得硬的,现在该厂已经是一片废墟,变成了储煤场,职工也各自奔命,靠打工维持生计。 

  转产求生 化肥不再是主业 

  朔州市平鲁区平安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平鲁区化肥厂改制过来的,建厂初期年产能3000吨合成氨。该厂因经营不善,曾一度停产,连职工工资的发放也难以维持。由于中煤平朔的矿区就在该企业附近,露天煤炭开采又需要大量的炸药,几经协商,平朔公司将平鲁化肥厂全部兼并,转产炸药所需的多孔硝铵,现有年产能6万吨。 

  经过几年的发展,平安化肥的生产规模在扩大,目前正在建设年产15万吨硝酸、18万吨多孔硝铵的四期项目。该项目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消耗少,产品质量稳定。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4800万元,安置劳动力200人。 

  同样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山西金源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在经历起起落落后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凭借从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股份后的灵活机制,成为山西规模较大的碳铵企业之一,也是晋北地区唯一一家能长周期运转下的氮肥企业,形成化肥主业与甲醇生产并举的良性运转机制。 

  “干了一辈子化肥,有过化肥供不应求时的自豪,也感悟过好肥卖了白菜价的酸楚,朔州原有的这些化肥企业在经过一轮轮市场洗礼之后,消失了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金源化肥董事长李晋山说,一个企业走向衰败,既受政策和市场大气候的影响,也有管理方面的因素,但是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所需转型升级,这才是最致命的因素。 

                 大浪淘沙强者胜 

                    徐岩 

  朔州几家老化肥企业中,除个别通过转型获得新生之外,大部分企业破产、重组。这些企业的命运,难免令人唏嘘。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各行业普遍存在。健力宝、燕舞、爱多,许多曾经让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后来或因经营不善而走向衰落,或被兼并重组;更有无数让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国企,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其中不乏诸多化工企业。 

  这是改革的阵痛,也是行业结构调整转型的阵痛。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市场不相信眼泪。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按照市场规律优胜劣汰,概莫能外。行业的一次次重新洗牌,刷掉的还是那些管理松懈、成本居高不下、科技创新弱、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即使那些曾经如日中天的名牌企业,如果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一样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当然,并不是所有化企都会如此。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经过市场大潮洗礼、懂得创新求变、顺应发展趋势的企业。万华化学的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烟台合成革厂,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坚持创新,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但没有走向衰败,而且成为我国聚氨酯行业的领军企业。 

  大浪淘沙,留下的当是强者。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如果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少,产品结构不调整升级,终究还是会在新一轮竞争中淘汰出局。对企业而言,只有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35974-1.html

标签:化肥 行业资讯 绿灯 进口 海关 鲅鱼圈 营口

上一篇:攻坚克难 化肥快速检测技术难题被攻破
下一篇:开创我国磷肥产业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