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旅游│揭秘西藏一妻多夫家庭
2013-09-02   来源:新农资360网   

『周周向上』:用学习提升竞争力。每日分享,欢迎关注。

==========================================

文/赵达娃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就有三个哥哥一个嫂子。”罗布猛地吸了一口烟,眼角轻撇看我的反应。

那时候我刚到拉萨不久,一次偶尔的机会听到了“一妻多夫”这个概念,急急找到我这个藏族兄弟去求证。

我被震惊了。瞪了瞪眼睛,半晌没说出话来。

一夫一妻自然是司空见惯,一夫多妻也自小就受古装剧的浸润,但,一妻多夫是怎样一种婚姻组织形式?

我拉着罗布坐下,局促又略带兴奋,甚至不知从哪里问起。罗布自己主动说了起来。

“这其实在我们日喀则地区是很常见的了。”

“难道一个女人属于不同的家庭?”——显然现在是父系社会。

“不是,一妻多夫的女人,都是嫁给亲兄弟们。”

“兄弟们之间,不会发生争执么?”

“不会。”

“他们如果想要和这个女人,比如你哥和嫂子想要发生性关系,应该怎么确定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一会儿才问出来。

“一般如果想要和这个女人(显然他没好意思说嫂子)发生关系,就在门口挂一只鞋子,其他的人就主动回避掉了。”

尽管那天晚上聊了很多,我还是对这种婚姻形式表示无法理解。2012年藏历新年单位放假,我也有时间去罗布家里看了看。

他家是在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一个离日喀则市区很近的小县城,原来是从拉萨通往日喀则的必经之路,后来318国道新修之后,就绕过这个县城,整个县城的发展也就慢慢荒废了。这个县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盛产家具以及蔬菜——蔬菜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极其少见,白朗县的蔬菜大棚也就弥足珍贵了。

我藏历腊月三十中午到达白朗县的时候,县城已经很少能看得到人了,罗布在县城的唯一一个十字路口等我,然后我们去买了酥油、糖果等年货,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大概一个小时之后,一个男人开着一辆拖拉机过来了。

“这是我大哥。”罗布说。

我看了一眼,一个约40岁的男人,胡子拉碴,满面尘垢,黑红的皮肤,憨憨地笑着。

我们上拖拉机,20分钟后到达他们村子——在县郊。

首先是进入一个很大的庭院,飘着牛马等动物粪便的味道。我走进去,上二楼。

两层楼的庭院在西藏是非常常见的,有的人家甚至一楼不住人也不安放什么,但就是热衷于住在楼上。

我们上楼,拐过楼道,看到一个妇女的背影,坐在一个类似于我们很古老的那种织布机旁边。

“这是嫂子。”罗布介绍道。

“嫂子好!”我打了声招呼,罗布也用藏语招呼着,妇女转过身来,我才看清了她的相貌。

这一看,倒是让我吃惊了。她竟然看起来将近四十五六岁。皱纹爬满了大半张脸,一块有些油污及尘土的藏式围巾系在腰间,见到我,有些腼腆地呲着发黄的牙笑笑着,干裂的皮肤显得更加粗糙。

我不知道她是经过多少的日晒劳苦,才能让不满40岁的她看起来如此苍老。浑身上下只有有些靓丽的嵌着红色石块的耳钉,能让人联想到她的真实年龄。

她旁边就是罗布的妈妈,在把羊毛纺成线,而她是用那个织布机把羊毛纺成布——也就是氆氇。

氆氇在西藏地区广泛被用于制作藏装,帽子,毛毯等等,它手感良好,质地厚实,经久耐用,不似羊毛的袄袍般臃肿,而又丝毫不逊于遮风御寒,便于劳作。它经染色后可以制成各种鲜艳的颜色,又可以用作装饰。一般的藏族农家都会制作氆氇,而白朗县的在日喀则地区比较有名,在西藏地区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就是山南地区扎囊县了。

这母女俩停下来,热情地把我招呼进客厅,倒上酥油茶。

之后又见到了罗布的二哥。30多岁,略微发胖,乱糟糟的头发,脏乎乎的毛衣,油光发亮的一件冲锋衣。藏族的农村人多不讲卫生,这家也不例外。

我们坐定正好想吃午饭,忽然外面一阵嘈杂声,进来一个声音洪亮的男子。罗布说是他三哥。我有些吃惊。

三哥和罗布的年龄差不多,不到30岁,皮肤黑红但有光泽,脸上棱角分明,没有皱纹,双眼炯炯有神。

我是无法将眼前的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想象成为夫妻。一眼望去,两人的年龄相差在15岁以上,基本就是两代人的年龄了。三哥不似大哥二哥一直在村子里,他常年在外跑运输,见过世面而显得整个人气质不错,相形之下显得更加悲壮。

他第一次见到这个女人的时候作何感想?那个时候他尚年少,大哥新婚,他是否知道男女共同生活的含义?他是否意识到自己将来也要和这个女人有云雨之欢,也要低头抬头都看到她?他第一次和这个女人同床,除了原始的肉欲的发泄,他是否心中有悲伤的情感?

后来我同一些朋友聊起过这个话题。男生的反应理所当然地说,不行,一妻多夫怎么能行。女生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哇,这个好,我喜欢。另一种,是一听说一妻多夫马上联想到对女性的摧残之类的。在我看来,这分明是对男性的摧残。

“村子里很多都是这样。”下午我和罗布又聊起了这个话题。

“你大哥和嫂子是怎么认识的?”

“父母的意思。结婚前女方没见过面。大哥和父母过去看了看,觉得可以,就结婚了。”

“他们登记过吗?”

“没有。只是举行了仪式。对外说是家里的妹妹。”

“为什么要一妻多夫呢?”

“主要是为了兄弟之间不分家,家族的财产就不至于外流。还有就是女性一般挣钱的能力比较弱,农村会认为女性是麻烦。”——后来我查到还有一点,就是西藏解放之前的农奴时代,需要以户为单位向政府提供差役,称为乌拉差役,一妻多夫也减少了很多负担。

“那么他们生的孩子算谁的呢?”

“叫大哥爸爸,二哥三哥都叫叔叔。”

“哦,这不太好啊。看你三哥和嫂子年龄差别多大。”

罗布有些无奈地说:“是啊。”

“幸亏你出门读书了,否则是不是还要和嫂子一起生活。”我笑着对他说。

罗布也笑了笑:“你说得对,但我因此也不能继承家里的财产了。”

“啊?有这事?”

“是的。一旦不共妻,就失去了继承财产的资格了。”

“哦。”

“对了,村子里多夫的有离婚的吗?”

“没有。没听说过。”

“还有,你哥他们总共几个孩子,现在做什么?”

“三个,两男一女。大侄子已经不读书了,在学做木匠及雕刻,其余两个都在读中学。”

晚饭时候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面团,由于日喀则地区和拉萨的藏历年并不一样——要早一个月,他们并不特别在意今天,只是看看西藏卫视的新年节目,时不时传来笑声,倒也其乐融融。

入睡时候果然如我之前所猜想的,三个哥哥住一起,嫂子住一小间,父母单独住一屋。

第二天早晨起来,日已三竿。家里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一块风干的生肉放在客厅的桌上,谁饿了谁拿刀去削一块过来吃。我嚼了几块儿,开始还可以,后来实在咽不下,就让妈妈给做了点糌粑。

妈妈做好饭之后,让嫂子坐下。妈妈拿起一把梳子,慢慢地给嫂子梳起了长发。嫂子一直都很顺从妈妈,家里的一切,也与普通人家无异。

后来一个专门研究西藏的师兄告诉我,一妻多夫现在西藏只存在于昌都地区和日喀则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有很多嫁不出去而独居的女子,但这些女子很多又有私生子,大概是多夫的家庭偷腥的结果——家庭对于这种行为似乎忍耐程度很高。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里提到,“人类的婚姻,是以全无禁例始,逐渐发生加繁其禁例,即缩小其通婚的范围,而成为今日的形态(一夫一妻)的”。一妻多夫说到底还是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结果,也是西藏一些地区仍是落后的明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这种婚姻形式也将作为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而最终走向湮灭。

==========================================

喜欢本文,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

【市场营销】【商业谈判】【创业经验】

【加工制造】【环境治理】【资源对接

【供应链】【新能源新材料】【微营销】

【心理行为】【国学精华】【修身养性】

——————————————————

更多经验分享,请关注『周周向上』

a.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周周向上→”关注

b. 搜索公众账号“周周向上”关注。

c. 扫描页面下方的二维码关注。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3-161078-1.html

标签:土壤改良 家庭 揭秘 旅游

上一篇:实用│抗击惰性的普瑞马法则
下一篇:创业的十个思维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