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修复地球】各方解读《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0417
2014-04-18   来源:新农资360网   

【导读】2014年4月17日,一直被列入国家机密的全国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正式解密,不仅是业界大事,同时也引发了全国热议。现综合整理各方解读,供诸位同仁参阅。(周永峰-JC)


目 录


01、公报全文

02、环保部、国土部答记者问全文

03、人民网:全国土壤镉含量普遍增加

04、中国广播网:全国近3%耕地土壤遭受中重度污染

05、财新网:中国被污染耕地数字翻番 约3.5亿亩

06、东方时空: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情况公布(视频,含林玉锁专访)

07、张益:土壤污染调查公报的十大看点


01、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机密,自发布之时起自动解密)


来源: 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


2014-04-17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二)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5.9%、1.6%、1.2%和1.3%,主要污染物为砷、镉、六六六和滴滴涕。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7.6%、1.2%、0.9%和0.7%,主要污染物为镍、镉和砷。


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1.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8.4%、1.1%、0.9%和1.0%,主要污染物为镍和镉。


四、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一)重污染企业用地


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二)工业废弃地


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


(三)工业园区


在调查的146家工业园区的2523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9.4%。其中,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


(四)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


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的1351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五)采油区


在调查的13个采油区的494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3.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和多环芳烃。


(六)采矿区


在调查的70个矿区的1672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3.4%,主要污染物为镉、铅、砷和多环芳烃。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镉、砷、铅等污染较为严重。


(七)污水灌溉区


在调查的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在13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6.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八)干线公路两侧


在调查的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主要污染物为铅、锌、砷和多环芳烃,一般集中在公路两侧150米范围内。


注释


[1] 本公报中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


[2] 本次调查土壤污染程度分为5级:污染物含量未超过评价标准的,为无污染;在1倍至2倍(含)之间的,为轻微污染;2倍至3倍(含)之间的,为轻度污染;3倍至5倍(含)之间的,为中度污染;5倍以上的,为重度污染。


02、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等相关负责人就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答记者问


来源: 环保部 2014-04-17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今日向媒体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为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公报内容,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等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本次调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范围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调查,填补了我国土壤环境领域的空白。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和区域分布,初步查清了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建立了土壤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


通过调查,提升了各地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为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数据为完善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开展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与规划、确定土壤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成果对加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指导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问:调查包括哪些项目?


答:本次调查中选择确定污染物的原则:一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污染物;二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调查的污染物主要包括13种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锌)和3类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土壤环境背景对比调查除关注上述污染物外,还包括锑、钼等61种元素。


问:土壤的采样深度为什么一般为0~20厘米?


答:一般情况下,表层土壤是大多数农作物根系的主要分布土层,也是农业生产的耕作层;同时土壤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表层。因此,本次调查中土壤的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


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答:本次调查专门制定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评价标准取值原则上采用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和《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3-2006)。上述标准未规定的指标,如锰、钴、多环芳烃等则采用国外相关标准进行评价。


问:为什么没有给出土壤污染面积的数据?


答:相对水体和大气污染而言,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的特点,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困难。本次土壤调查属于初步调查,具有概查的性质,目的是掌握全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态势,受客观条件限制,总体点位较疏。以耕地为例,每8km 8km的网格(即6400公顷,也就是9.6万亩)布设1个点位,只能从宏观上反映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因此,本次调查以点位超标率来描述土壤污染状况,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的数据有较大困难。


问:什么是土壤环境背景值?


答: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固有含量。


我国十分重视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七五”期间在全国采集4095个典型剖面,测定了砷、镉、铬、铜、钴、氟、汞、锰、镍、铅、硒、钒、锌等元素的土壤环境背景值。


问:我国土壤污染的变化情况怎样?


答:为掌握我国土壤污染变化情况,本次调查根据“七五”时期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点位坐标,开展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含量增加比较显著,其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40%。


问: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五是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问: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的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


另外,自然背景值高是一些区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原因。


问: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地质背景的关系如何?


答:土壤中重金属等元素含量是由自然背景和人为作用两部分叠加而成的,其中自然背景又与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母质(地质体)的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元素含量,基性岩地区土壤中铁、锰、镁、钙等元素含量高,酸性岩地区土壤中硅、钠、钾等元素含量高,硫化物等有色金属矿床、煤层和黑色岩系集中区土壤中镉、铅、铬、镍、钨、锡等元素含量高。其原因是富含重金属元素的地质体在原地风化形成的土壤,也继承了母质的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土壤中相应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高。


此外,当河流上游汇水地区存在富含镉、铅、铬等重金属元素的地质体时,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形成的碎屑等,由河水迁移运送到下游并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和在此基础上发育的土壤也会继承汇水地区地质体镉、铅等重金属元素的高含量。通常情况下,由地质体风化和河流搬运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其范围都是比较大的。


需要说明的是,成土作用也会引起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如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成土母岩为碳酸盐岩,在形成土壤的过程中,岩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碳酸钙发生溶解淋失,而在岩石中含量很低的砷、镉、铅、汞强烈富集,可使土壤中砷、镉、铅、汞等元素含量比成土母岩富集10-20倍之多,从而使西南岩溶地区成为我国土壤中镉、铬、汞等有害元素含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土壤中重金属来源不同,决定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与生物有效性的不同,从而导致其生态风险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由地质体和成土过程引起的土壤中重金属高含量,其生态危害相对较小。


问:土壤污染有哪些危害?


答:一是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污染会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农作物可能会吸收和富集某种污染物,影响农产品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可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二是危害人居环境安全。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还可能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场地未经治理直接开发建设,会给有关人群造成长期的危害。


三是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如蚯蚓)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肥力保持,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问: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因有哪些?


答:粮食重金属超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本底值高。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基础含量高。二是我国有色金属传统的开采地区,迄今已有上百年有色金属的开采历史,长期的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和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废渣排放造成了土壤污染,从而导致粮食重金属超标。三是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导致酸雨增加,土壤酸化,在酸性增强的条件下,土壤中的镉等重金属活性也随之增强,更易被水稻等作物吸收。另外,有的地区种植的一些水稻品种,由于生物体的自然适应性,本身具有较高的镉的富集特性。


问:农产品超标与土壤污染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农产品超标是指农产品中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我国现行的有关农产品中污染物允许的最大浓度值(如《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农产品在种植、加工、储存、包装、运输等环节出现污染都有可能造成农产品超标。


农产品超标包括重金属、亚硝酸盐、苯并芘等超标,其中重金属超标与土壤污染之间关系密切。但由于不同农作物、不同品种对土壤污染物的耐性和吸收能力存在差别,不同污染物在土壤—植物(农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能力也不尽相同,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超标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


问:土壤污染对地下水有什么影响?


答:地下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为活动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容易淋溶或随渗水进入地下水,日积月累造成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最终导致污染。


问:土壤污染了,有办法治理吗?有哪些修复方法?


答:被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或危害,恢复其功能,但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3类方法。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有时靠单一方法难以修复土壤污染,需要采用多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其中,热处理技术适用于受有机污染的土壤修复,已在苯系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等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得到应用。


化学修复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等作用,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稳定化、淋洗、氧化还原、光催化降解和电动力学修复等技术。


问:针对目前土壤污染现状,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答:一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国务院部署,环境保护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的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基础,坚持源头严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公众参与。


二是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土壤环境保护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以及相应的专家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法律草案。


三是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在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目前已初步形成总体实施方案。


四是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国家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五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国家将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以防止造成新的土壤污染。(原标题: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等相关负责人就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答记者问)


03、人民网:全国土壤镉含量普遍增加


来源:人民网 2014年04月17日


人民网北京4月17日电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今日向媒体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此答记者问时指出,为掌握我国土壤污染变化情况,本次调查根据“七五”时期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点位坐标,开展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含量增加比较显著,其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40%。


该负责人介绍说,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五是土壤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很难恢复。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本次调查中选择确定污染物的原则:一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污染物;二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调查的污染物主要包括13种无机污染物(砷、镉、钴、铬、铜、氟、汞、锰、镍、铅、硒、钒、锌)和3类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土壤环境背景对比调查除关注上述污染物外,还包括锑、钼等61种元素。


04、中国广播网:全国近3%耕地土壤遭受中重度污染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4-04-17


央广网北京4月17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环保部、国土部两部门今天联合发布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近3%耕地土壤遭受中重度污染。


历时9年,从2005年4月开始进行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调查终于有了明确结果。


据了解,此次调查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结果显示,全国土壤调查点位超标率达到16.1%,尤其是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达到中重度污染的比例接近3%。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琐坦言,这会带来多重严重影响。


林玉琐:比如说作为一个农用地,他要生长农产品,土壤污染就会对农产品的污染造成影响。还有土壤污染也会造成地下水,包括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的这个污染,也会有很大影响。


其中,最为主要的污染物是镉、汞、砷、铜、铅等重金属。近几年来,江苏,湖南等农业大省已经开始遭遇土壤污染之困。


湖南郴州下白水村村民首梓汗:因为土壤重金属超标,所以我种出来的菜都买出不去。


是什么造成如此严重的土壤重污染形势?报告给出答案,一些重金属工矿企业的废渣随意堆放,工矿企业的污水直排乃至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污水灌溉,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而且土壤污染一旦形成就难以根治。


北京矿冶炼研究总院教授汪靖:重金属污染环境是没有自净能力的。一旦在环境里排放是会一直累计增加的。


环保部表示,此次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污染类型等内容,对未来加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有重要作用。长期关注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赵烨表示,未来必须严格土壤环境监管,以遏制土壤污染形势恶化。


赵烨:对于现有企业必须严格的加以控制,形成对污染控制的一个严格标准。


05、财新网:中国被污染耕地数字翻番 约3.5亿亩


来源于 财新网 2014年04月17日


刘虹桥(财新记者):4月17日下午公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9.4%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以18亿亩耕地面积计算,中国约3.49亿亩耕地被污染。


19.4%的比例来自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此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覆盖了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中的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根据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点超标率为19.4%,林地和草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0%和10.4%。


公报显示,在点位超标的耕地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等。


公报还特别提出,在此次土壤污染调查中涉及的 55 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 个存在土壤污染。在13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6.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中国许多地区曾有过漫长的污水灌溉历史。1957年,当时的建工部曾联合农业、卫生部门把污水灌溉列入国家科研计划,全国范围内开始兴建污水灌溉工程。1972年召开的全国污水灌溉会议将“积极慎重”作为发展方针。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全国污水灌溉面积激增十余倍。至1998年,全国污水灌溉面积达到361.8万公顷,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7.3%。


中国耕地土壤污染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在2006年,环保部公布的预估数据大大低于此次公报。彼时,据不完全调查,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另有污水灌溉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三者合计1.85亿亩,占中国耕地总量十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由土壤污染导致的环境、生态、健康问题已逐步显露,“镉米”危机只是其中一例。财新记者此前系列报道显示,有学者预计中国约10%的稻米存在镉超标问题。


此次公报是中国政府首次发布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数据。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06、东方时空: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情况公布


来源:CNTV 2014年4月17日




07、张益:土壤污染调查公报的十大看点


来源:固废观察 2014-04-17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4月17日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笔者整理了这份公报的十大看点:


一、调查时间:从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时间跨度长达8年9个月。


二、调查范围: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等,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三、总体情况: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四、污染程度: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五、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六、污染分布: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七、污染土壤: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的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11.4%。


八、污染指标: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九、污染地块:超标点位比例排序为,重污染企业用地36.3%,工业废弃地34.9%,采矿区33.4%,工业园区29.4%,污水灌溉区26.4%,采油区23.6%,固废处置场地21.3%,干线公路两侧20.3%。


十、治污措施:一是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二是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三是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四是实施土壤修复工程,五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


========我是分割线========


周周向上每日分享,欢迎关注!


a. 点击标题下方“周周向上→”关注;


b. 搜索公众账号“周周向上”关注;


c. 扫描页面下方的二维码关注。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3-160885-1.html

标签:土壤改良 污染 状况 调查 土壤 全国 地球 各方 解读 修复

上一篇:【周末修心】过河要拜桥
下一篇:【修复地球】兰州苯超标教训:地上事故需治地下祸根